題目

蔡倫造紙名載史冊

0812ph009
蔡倫畫像
0812ph009

蔡倫,字敬仲,桂陽郡耒陽(今湖南耒陽)人,約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他是東漢能幹的宦官,亦是促進中國造紙技術發展的關鍵人物。

 

蔡倫,15歲(公元75年)被選入洛陽宮為宦者。因為聰明,第二年就被選任為小黃門。公元89年,年僅10歲的漢和帝即位,他升任中常侍,負責掌管傳達詔令、文書,並參與軍政大事。公元102年,和帝親政,蔡倫投鄧皇后所好,主動請兼尚方令。尚方令是主管為皇宮生產刀劍及日用器物的官職。在這裡他對工業技術產生興趣,盡心盡職,不僅使監作出的秘劍及各種器械,皆精工堅密,而且還創製了用樹皮、麻頭、破布、魚網等為原料的造紙法。公元105年,蔡倫將自造的紙呈給和帝,受到好評,此後人們稱他造的紙為「蔡侯紙」。漢安帝在位時,蔡倫被鄧太后封為龍亭侯,步入貴族行列。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鄧太后卒,安帝親政。蔡倫因過去介入皇宮內權力爭奪的陰謀而被傳訊,他自知死罪,遂自盡而亡。蔡倫的這段傳記主要來自南朝史學家范曄編撰的《後漢書》。

bulb

小黃門

漢代宮中執役的人,地位較中常侍低。

bulb

中常侍

職官名。秦置,為皇帝侍從,出入宮廷,以宦者或土人為之。東漢時,則專用宦官,以傳達詔令和掌理文書。至漢末袁紹大誅宦者,乃復參用士人。簡稱為常侍。至三國魏,則置散騎常侍,為正規官,不再為宦官專職。

0812ph010
古代造紙工藝流程示意圖
0812ph010

紙的發明

在沒有發明紙之前,古代中國的記事材料主要有甲骨、簡牘、縑帛等。甲是烏龜殼,骨是牛羊等動物的肩胛骨,甲骨是現存最早的記事材料。簡牘主要由竹或木製成,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常見的書寫材料。儘管縑帛便於書寫,但其價格昂貴,只有少數貴族才能用得起。由於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人們必須尋找一種便於書寫,價格便宜的書寫材料。

 

中國古代盛產大麻、苧麻及養蠶取絲。麻絲加工漂絮的經驗為造紙術提供了借鑑。大約在西漢,中國先民掌握了造紙術。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已發現的十多處西漢古紙證實了這點。不過由於技術處於初始,所造的紙質量不高。蔡倫掌管尚方時,適時總結並改進了造紙技術,擴大了造紙的原料,提高了紙的質量,又推廣了紙的運用和造紙技術,使人們認識到紙有竹木之廉,兼有縑帛之柔、金石之久,是理想的書寫材料。從此造紙業逐漸發展起來。

0812ph011
西漢的紙地圖(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5號漢墓出土)
0812ph011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1月2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