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為何有四個炎帝陵?

30061ph013
鄭州舉行祭祀炎帝神農大典
30061ph013

炎帝陵的確切位置目前還沒有定論,中國陝西、湖南、山西、河南四個省市都有炎帝陵,分佈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鄉、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山西省高平市故關村和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

30061ph012
炎帝陵
30061ph012

湖南炎帝陵

湖南炎帝陵位於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在西距縣城19公里的鹿原陂上,這裡安葬着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傳說炎帝活了120歲,在南方採藥時因誤食斷腸草中毒身亡,去世後就葬在湖南。湖南炎帝陵被譽為「神州第一陵」,始建於西漢,宋朝時在陵前立廟。

30061ph014
湖南省炎帝陵
30061ph014

炎帝陵建在炎陵山上,陵園面積4936平方米,佈局呈沿陵墓南北縱軸線均衡對稱分佈,由南至北共分五進,依次為:午門、行禮亭、主殿、墓碑亭、陵墓。一進午門,門前為朝覲廣場,走進拱形石製午門,正中豎立着「炎帝陵」漢白玉石碑,石碑兩側分立雄鷹、白鹿花崗石雕。二進行禮亭,為三開間長方亭,亭上懸掛着「民族始祖、光照人間」匾額,亭中放置有香爐、燭台,供進香祭拜行禮之用。行禮亭兩側為碑房,收集了歷代告祭文殘碑八塊。三進陵殿,大殿高19.33米,為三十根直徑60厘米的花崗岩石柱作支柱的開放式建築,門額高懸「炎黃子孫,不忘始祖」匾額,殿內供奉炎帝神農氏像。四進墓碑亭,亭內中央豎立着「炎帝神農氏之墓」漢白玉墓碑。五進陵墓,墓塚前立有石碑,上面鐫刻着「炎帝陵」三個大字。炎帝陵塚是土塚,封土高4.6米,周長50米,依地勢而築。陵區內有炎帝陵殿、御碑園、皇山碑林、聖火台、神農大殿、朝覲廣場、神農大橋、崇德坊、洗藥池等景觀二十多處。

30061ph015
湖南炎帝陵大殿
30061ph015

陝西炎帝陵

陝西炎帝陵坐落在陝西省寶雞市,南距市區7公里處的常羊山頂,九龍泉畔。傳說炎帝母親登常羊山時,看見神龍,受到感應生下炎帝,幼時的炎帝常在九龍泉沐浴。後人就在此修建陵廟祭祀。每年正月十一日、清明節和農曆七月初七,炎帝陵都會舉行祭奠炎帝的活動。

30061ph017
陝西炎帝陵
30061ph017

目前陵區總面積3300平方米,分為陵前區、祭祀區以及墓塚區三個部分,擁有神農門、羊炎帝陵大門、炎帝行宮、「神農城池」、「華夏始祖」牌坊、祭壇廣場、炎帝大殿、炎帝塑像、陵墓等多處建築。從山腳下,經過「神農門」牌坊,沿着山路拾級而上,首先來到炎帝陵廣場,在迎面的大石上刻着「炎帝陵」三個字。廣場上鋪着紅氈的十里神道直通祭祀廣場,在炎帝大殿祭拜後,沿着神道繼續攀登365級台階便能謁陵祭拜。墓塚在常羊山中峰頂。

30061ph016
陝西寶雞炎帝像
30061ph016

山西炎帝陵

山西炎帝陵,被稱為「皇墳」,位於山西省高平市,東北方向距市區17公里處的莊里村,傳說這裡是炎帝神農氏嘗五穀的地方,後人就在此修陵廟祭祀。陵園為宋代建築風格,採用晉東南傳統祭祀建築手法修建而成。整個院落為四進院落,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功德殿、始祖殿、炎帝大殿。中軸線左右兩側分別建有鐘鼓亭、聚賢堂、關聖殿、頌德堂、醫藥堂、根源堂、溯源堂、百草殿、五穀殿、農耕堂、碑亭、碑廊等。炎帝陵內的碑亭裡保存一塊寫有「炎帝陵」三個大字的石碑,這塊石碑刻製時間是明萬曆三十九年,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炎帝陵碑,距今已有近四百年歷史了。

30061ph021
山西炎帝陵規模宏大
30061ph021
30061ph018
山西炎帝陵
30061ph018

河南炎帝陵

炎帝擁有眾多別號,如神農氏、朱襄氏等。河南炎帝陵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在東距縣城6公里處的大仵鄉朱堌寺村,是炎帝朱襄氏的陵墓。根據《辭源》援引《呂氏春秋》註釋:「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別號也。」因此自古以來形成了「朱襄氏」是「炎帝神農氏」另一個稱號的說法,但這種觀點目前還尚存一定爭議。

30061ph019
河南炎帝陵外景
30061ph019

相傳柘城是炎帝朱襄氏的封地。作為原始部落首領,炎帝曾建都於此。炎帝在嘗百草時,誤食斷腸草而中毒身逝後,人們把他運回柘城,在朱堌寺村修建朱襄陵安葬,《柘城縣志》記載說,當時「朱邑全境人人添土,墓大如丘,民心所寄」,此後還在柘城修建了朱襄王廟。

 

目前陵園共佔地120畝,修建有炎帝朱襄氏大殿、東西廂房和山門,安放有炎帝朱襄氏塑像,立有三通石碑。炎帝朱襄氏的陵墓形狀是圓形,陵高10.9米,直徑50米,周長158米。陵墓的四周有高度50厘米的青石台階圍砌相連,寓意着「天圓地方」。在陵墓的周圍修建有高1.5米的圍牆,同樣使用青石砌成。陵墓的前面立有一塊石碑,上面鐫刻「炎帝朱襄陵」。陵前還有一個香池以及四座碑樓。

30061ph020
河南炎帝陵炎帝像
30061ph020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2月2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