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岳飛的從軍之路

0111ph002
杭州岳王廟正殿的岳飛塑像
0111ph002

岳飛的青少年時代正是北宋政治上最黑暗的時期,宋徽宗趙佶在位時,不但寵信奸貪之臣蔡京、童貫、王、楊戩、高俅等,而且濫用民力,大興土木,使民不聊生。為了積聚財富,他們又設立「西城括田所」,掠奪農民田地,激起反抗。

bulb

音:〔普〕:fǔ;〔粵〕:fu2,音「斧」。

義:古代禮服上繡的半黑半白的花紋。

北宋朝廷從真宗以來就屈服於北方的遼和西夏,至徽宗時,每年更向遼和西夏供奉大量銀、絹、茶等財物。自從金國崛起,徽宗異想天開,企圖利用金國的力量,收回被遼國佔領的燕雲十六州,於是與金國訂立了「海上之盟」,約定宋、金夾擊遼國。但因宋軍無能,征遼失敗,金軍不但掠奪燕京,並且對宋朝虎視眈眈。

 

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大舉侵宋,宋徽宗嚇破膽,匆匆下了一道「罪己詔」,就禪位給兒子趙桓(即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閏十一月,金軍攻陷京師開封。靖康二年四月,金人把徽、欽二帝及皇室、宗戚、部分文武官員共三千餘人俘虜北去,把京都洗劫一空,沿途還擄掠漢人不下十萬,北宋王朝至此覆亡。

 

北宋滅亡,中原慘遭浩劫,岳飛的家鄉相州也遭到金軍的蹂躪。女真族的鐵騎所過之處,老弱遭殺戮,婦女被擄掠,男子被強迫剃掉頭髮充當苦力。岳飛懷着深深的民族仇恨,時刻想奔赴戰場,收復失土。但是父親死後,母親年老,使他猶豫不決。岳母深明大義,勉勵兒子「從戎報國」,於是岳飛決定奔赴抗金戰場,臨行前,岳母請人在岳飛背上刺了「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記取母親教誨,從此南征北戰,不曾返回故鄉。

0111ph006
岳母刺字壁畫
0111ph006

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岳飛毅然投奔相州大元帥府招募的勤王之師。 1126年冬,岳飛隨軍南征,在滑州(今河南滑縣一帶)與金軍相持。一天,岳飛率領一支百餘人的隊伍在黃河冰面上練習騎射,駐紮在南岸的金軍騎兵突然衝殺過來,岳飛臨危不亂,果斷地對士兵們說:「敵騎雖眾,但不知我們虛實,趁其立腳未穩迅速迎擊,可致勝利。」說罷,一馬當先衝在前面,金軍一員猛將揮舞大刀朝岳飛頭上砍來,岳飛用力一擋,刀刃砍入金將身體一寸多深,岳飛再揮臂一擊,斬落敵首。隨後跟進的宋軍乘機掩殺過來,金軍大敗,岳飛以功補秉義郎(軍銜,從八品)。

0111ph004
相傳「還我河山」是岳飛的親筆書法
0111ph004

1127年2月,岳飛隨軍北上行至曹州(今山東荷澤),與金軍相遇。金軍人多勢眾,來勢洶洶,岳飛不畏強敵,決心拚死一戰。為了動作輕便敏捷,岳飛卸掉笨重的頭盔,揮動鐵鑭,冒着密集的飛矢,衝向敵陣,勇猛無比。在他的帶領下,宋軍人人奮勇向前,追殺數十里,大破金軍。由於岳飛衝鋒陷陣,以少勝多,表現出色,以功升武翼郎(軍銜,從七品)。

 

1129年秋,金軍渡過長江南侵,宋高宗逃難到海上,去向不明。岳飛孤軍轉戰,且行且擊,1130年到達常州宜興縣。在朝廷逃亡、官降將叛、潰兵似潮的困難環境下,岳飛如中流砥柱,力挽狂瀾。他以必勝的信念、頑強的鬥志,在宜興收編潰兵散勇、土匪和簽軍,壯大了抗金的隊伍。他自任主將,訓練了一支抗金的勁旅。後來,人民稱這支隊伍為「岳家軍」。

bulb

簽軍

「簽」即「僉」,在金人統治區,漢人丁勇常被強迫簽發去當兵。金朝統治者規定漢人要剪髮,所以由這類漢人組成的軍隊,被稱為「剃頭簽軍」。南宋亡後,元朝仍沿用簽軍之制。

0111ph005
南宋疆域形勢圖
0111ph005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1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