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教育界中的殿堂人物

華僑華人一向重視教育事業,1905年後,清政府在東南亞多地設立勸學所,屢次派官員赴南洋「查學」。美國三藩市華人社團在清廷駐美公使的支持下,於1888年創辦北美第一所華文學校──中西學堂。1907年,清廷任命梁慶桂為學務專員赴北美興學後,先後有十餘所華校成立。辛亥革命爆發時,海外有華僑學校一百多所。

30065ph031
精通中西方文化的辜鴻銘主要以英文寫作
30065ph031

辜鴻銘,1857年生於南洋馬來亞檳榔嶼,祖籍福建泉州。1867年,布朗夫婦把10歲的辜鴻銘帶到英國。1870年,送往德國學習。後到英國愛丁堡大學文學院就讀,受卡萊爾校長賞識。1877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後,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等學府研究文學、哲學等十三個博士學位,會操九種語言。1885年,辜鴻銘到中國,被兩廣總督張之洞委任為督衙洋文案,為幕僚近20年。1893年,辜鴻銘鼎力謀劃並擬《設立自強學堂片》上奏光緒皇帝,籌建由國人自力建設、自主管理的高等學府──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自強學堂成立後,辜鴻銘任講習。1908年,任外交部侍郎。辜氏身處清末民初國內日益強烈的反傳統浪潮中,仍服膺於儒家文化,反覆強調東方文明的價值,鼓吹儒家文明的永恒價值,駁斥「黃禍論」,將中國經典古籍《論語》、《中庸》、《大學》譯成英文。1915至1923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主講英國文學。1924年赴日講學三年,其間曾赴台灣講學。

bulb

「黃禍論」

十三世紀歐洲飽受蒙古人的蹂躪,黃色人種被視為「韃靼之軛」。「黃禍論」(Yellow peril)由俄國巴枯寧在1873年出版的書闡述,稱中國是「來自東方的巨大危險」。

30065ph032
以黃禍為題的漫畫
30065ph032

陳寅恪,1890年生於湖南長沙,江西修水人。1902年,陳寅恪隨兄衡恪東渡日本,入巢鴨弘文學院。1905年,因足疾輟學回國後就讀上海復旦公學。1910年自費留學,先後到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就讀。1925年,回國。1926年,他應聘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導師。1930年,任清華大學歷史、中文、哲學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歷史語言研究所第一組組長,故宮博物院理事等職。1938年秋,他隨西南聯大遷至昆明。1939年,英國牛津大學聘其為漢學教授,並授予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職稱。1946年回國,任教於清華園。民國政府曾多次邀請其赴台灣或香港,被他斷然拒絕。

30065ph033
陳寅恪像(中山大學陳寅恪故居)
30065ph033

季羨林,1911年生於山東省清平縣官莊農民家庭。1934年,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畢業,回母校任國文教員。1935年,清華大學與德國交換研究生,他報名應考被錄取,9月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學習梵文等。1946年,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系主任職任至1983年。他創建東方語文系,着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關係史。1985年,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會名譽會長。1988年,任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出訪德國、日本、泰國。1990年,任中國亞非學會會長。

30065ph034
國學大師季羨林(攝於2002年)
30065ph03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0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