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幹還是財富?—女婿要怎樣選?
按《禮記•婚義》所載:「婚禮者,將合二性之好。」可見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婚禮不但結合了一對新人,更連合了兩個不同姓氏的家族。由於婚禮牽涉到兩族的利益與命運,故此古人在選擇「親家」時從不苟且。

帝師沒路—皇帝的老師怎樣淪為乞丐?
老師肩負着「傳道、受業、解惑」(見韓愈〈師說〉)的重責,但當中的一部分卻被橫加白眼。這情況到近來更愈演愈烈,愈來愈多老師感到自己不被尊重。歷代統治者如何對待老師?為何帝師的地位每況愈下?

宗教也入世—丘處機的政治野心
在小說家金庸筆下,長春真人丘處機擁有深厚的「大宋」情意結。在《射鵰英雄傳》的第一回中便提及丘處機因殺了一個「與金人勾結,圖謀侵犯江南」的漢奸王道乾而「大暢心懷,意興甚豪」,而丘處機為郭嘯天和楊鐵心的兒子取名為郭靖和楊康更是希望二子「不忘靖康之恥,要記得二帝被虜之辱。」

天壤之別—貪官的下場
高層官員貪污受賄在歷朝歷代屢見不鮮,然而他們的命運卻不盡相同,有的在死前仍能享盡榮華富貴,安享晚年;有的卻在逾古稀之年仍身陷囹圄,受盡折磨。兩位遺臭萬年的宋代奸相——蔡京和秦檜,他們的故事正好說明了貪官命運的兩個極端。

同心抗疫—皇帝和官員可以做甚麼?
人類過去曾遭受無數次瘟疫的威脅,全賴先賢們在抗疫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人類才能繁衍至今。那麼古人的經驗和智慧有否可以借鑒的地方?本文以一千年前的宋代社會為中心,淺述皇帝和地方官員如何幫助民眾對抗瘟疫。

小諫官對大宰相—宋朝諫官的文字力量
政治人物互相攻伐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而在黨爭頻仍的宋代,士大夫對政敵口誅筆伐更是司空見慣,今僅圍繞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諫官對宰相呂夷簡(公元979-1044年)的攻擊略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