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aug7-wuxu07_cn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aug7-wuxu07_cn

甲午战争标示中、日近代首场改革的不同结局,即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此战之后,列强加紧在华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瓜分危机。在此国难当头之际,一批爱国仕宦乃发起新的变法改革,其中以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为代表。自1888年至1898年,康有为先后给光绪帝上了七书,迫切要求改革,其中以1898年1月的《应诏统筹全局摺》最驰名。他明确提出要「开制度新政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所提新政措施十数款,实即后来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

康有为认识到要救国,不能光办军事、实业等洋务,而须着手政治制度改革,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以其为首的维新派也不仅止于上书,且有许多实际行动,如著书立说、创学会、办报纸等。继洋务运动之后,近代中国第二场著名改革呼之欲出了。

梁启超在阐释乃师康有为变法要旨时,曾谓「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试问,此处「小变」、「全变」当何所指?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2019-wuxu01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2019-wuxu01

康有为与弟子梁启超同为戊戌维新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世称“康梁”。

ebook

康有为以维新改革闻名天下,但坚持保皇立场,倡君主立宪。其晚年则迂腐守旧,与梁启超分道扬镳。1917年康有为与北洋军阀张勋合作,拥立清逊帝溥仪复辟。梁启超则与当时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合作,击败张勋,粉碎复辟,康有为的政治生命亦随之告终。

梁启超一生为国,参与过戊戌变法、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张勋复辟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他是中国近代罕有通才,成就超卓,集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于一身,从清末到民国,在多方面都深具影响力。他桃李满天下,学生包括发动护国之役讨伐袁世凯的蔡锷、文学家徐志摩。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2019-wuxu02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2019-wuxu02

万木草堂位于今广州市越秀区,原为邱氏书室,建于1804年,是广东邱氏子弟到省城应试的住处。 康有为于1891年租此书院,创办了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宣传改良主张,开展政治活动,成为戊戌变法的策源地。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aug7-wuxu03_cn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aug7-wuxu03_cn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始撰于1892年,1898年正式刊行。该书认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了托古改制。康有为是借孔子的名义,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aug7-wuxu04_cn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aug7-wuxu04_cn

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多名在北京应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清廷在甲午战败后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史称“公车上书”。上书虽遭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标志着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

ebook

因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士子赴京,其后便以“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康有为领头的这次事件遂称为“公车上书”。按《南海先生诗集》卷二《汗漫舫诗集》中有一首诗,题曰:“东事战败,联十八省举人三千人上书,次日美使田贝索稿,为人传抄,刻遍天下,题曰《公车上书记》。”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aug7-wuxu05_cn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aug7-wuxu05_cn

1895年11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强学会。此为第一个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得一些开明官僚支持。该会议论时政、鼓吹维新,带动各地相继成立类似组织,令维新思潮日盛。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aug7-wuxu06_cn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aug7-wuxu06_cn

《强学报》是上海强学分会的机关报。1896年1月12日由康有为在上海创办,倡导维新变法,向社会免费赠阅,为开展维新派往后的报刊宣传活动奠定基础。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aug7-wuxu07_cn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aug7-wuxu07_cn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创刊,总理为汪康年,早期主编为梁启超,是维新运动中影响力较大的报刊。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2019-wuxu08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2019-wuxu08

戊戌变法前,已有新式学堂。1897年,时务学堂创立于湖南,图为其总理及教习合影,自左至右:叶觉迈、谭嗣同、王史、欧矩甲、熊希龄、韩文举、唐才常、李维格。

ebook

兴办新式学堂是时任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新政之一。1897年,《湖南时务学堂缘起》发布,阐明了设学校、培养维新人才的宗旨,并由黄遵宪、熊希龄具体负责学堂筹备事宜。熊希龄为提调(校长)、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李维格为西文总教习。时务学堂对推动维新作用很大。戊戌政变后,陈宝箴等人遭革职,学堂被迫停办。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2019-wuxu09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2019-wuxu09

戊戌维新时期湖南巡抚陈宝箴及湖南陈宝箴世家老宅今貌。甲午战后,湖南维新之风特盛,与陈宝箴关系甚大。1895年,陈宝箴任湖南巡抚,积极变法开新,惜于戊戌政变后被革职,湖南新政亦废。陈宝箴之子陈三立为清末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陈寅恪为著名历史学家。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2019-wuxu10
mainsite_psd_template_e_2019-wuxu10

康有为发起的保国会北京旧址及其拟定的《保国会章程》。1898年4月12日,保国会在北京成立,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成为维新运动时期的重要政治团体。

梁启超在阐释乃师康有为变法要旨时,曾谓「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试问,此处「小变」、「全变」当何所指?

此处是以近代中国首场改革洋务运动为参照、相比较而言。「小变」指局限于学习外国的皮毛,包括军事装备、建设实业,而未触及国家政治制度的根本;「全变」则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全方位改革。以他们当时的理念,政治改革的目标就是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推行君主立宪制度。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图1、2、8、10)、视觉中国(图9)、其他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