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三)《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2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2

中法战争双方虽互有胜负,但总体是法国占了优势,除海战获胜外,陆战也已控制了北越地区乃至越南全国。清廷一直在谋求言和,故镇南关大捷马上被当成“乘胜即收”、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另一方面,法军失利,导致法国总理茹费理内阁倒台,法国见取胜不如想像中轻易,亦想尽快结束战争,于是中法再度言和订约。

1885年4月4日,清法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1885年6月9日,双方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又称《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全约共十款,主要内容是:

(1)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并在条约签字后六个月内由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

(2)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在保胜及谅山以北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应纳进出口各税均有所减低;

(3)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界商办;

(4)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1885年11月28日,此条约在北京交换批准。从此,中国承认法国吞并越南,中国云南、广西一带西南地区门户大开,渐成法国势力范围。

或谓清廷“乘胜即收”及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之举,令“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此论是否允实?

答案见下。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1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1

镇南关战败后,法军一时阵脚大乱,清军未到即急急撤出战略重地谅山,国内舆论鼎沸,令总理茹费理领导的内阁倒台。中法皆想早日结束战争,遂停战和谈。图为茹费理及谅山今貌。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2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2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签订情况及条约文本。该约订立于1885年 6月9日,共有十款,大多有利于法国。而继《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后,清政府又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更多权益。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3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3

1885年10月,法军开赴并重占一度被清军收复的谅山。条约签订后,清朝放弃越南,法国派兵重占在中法战争后期丧失的地方,彻底控制越南。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4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4

根据条约第九款:“此约一经彼此画押,法军立即奉命退出基隆,并除去在海面搜查等事。”今台湾基隆保留纪念当年战死或病死法军的公墓及纪念碑,作为历史见证。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5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5

除了撤出基隆,条约第九款亦规定:“画押后一个月内,法兵必当从台湾、澎湖全行退尽。”今澎湖马公岛上仍保存当年病死于此的法国海军司令孤拔的纪念碑及碑文。法军撤出台、澎,是条约中对中国较有利的条款。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6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6

十九世纪末在法国橡胶制造场内工作的越南劳工。控制越南,为法国带来庞大经济收益,并进而扩大在中国西南方的势力。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7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7

摄于1895年的澜沧江。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流经云南,出境后改称湄公河,是东南亚地区第一大河,在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南海及太平洋。清朝放弃越南后,更多法国及其他西方探险家经中南半岛的河流上溯至中国境内河流,窥探西南内陆,中国西南地区因而门户大开。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8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8

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的法国传教士及其他配备武装的法国人员。中法战争后,法国势力加快渗入中国西南,令广西、云南渐成法国势力范围。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9
mainsite_tushuojindai_zhongfazhanzheng3.9

法国在《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取得中国西南诸省通商和修筑铁路权,又藉中国往后不断积弱,迫清廷接受兴建由法国规划和控制的滇越铁路。该路于1910年全线通车后,法国扩大和巩固了在中国西南的势力和利益。图为兴建中的滇越铁路和著名的人字桥今貌。

ebook

滇越铁路全长855公里,其中越南段长394公里,云南段长465公里。在修筑过程中,七年间在中国多个省份招募了二三十万工人,建造过程中死者万计,单是建人字桥就死了八百多人。

mainsite_psd_zhongfa_-3_sc_v3_1
mainsite_psd_zhongfa_-3_sc_v3_1

中法战争形势图

或谓清廷“乘胜即收”及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之举,令“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此论是否允实?

此论或不无一定道理,即中法两国在战争中确互有胜负,如清军曾在镇海一役击退法国舰队,在台湾防守上也予法军以创伤,而陆战中的镇南关一役更获大捷。

然总体而言,法国在军事上还是占了优势,如在马尾海战中毁灭中国新式水师和船政,屡次在台湾和澎湖登陆,在北越的山西诸战取胜而占据越南大部。因此,只凭局部战役的胜负就断言法国不胜、中国不败,其论难称公允。

当然,清廷“乘胜即收”,仍有可议之处。镇南关一战后,法军心慌,不战而自弃谅山,相反清军正值势锐,若乘胜进兵扩大战果,即使未能将法军逐出越南,亦有利于在后来的和谈中争取更佳条款。惜清廷自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后害怕对外作战,同时又不了解法国国内政局。时为法国第三共和,历届内阁大多动辄得咎,旋起旋落,清廷明显不知利用茹费理内阁因越南用兵受挫而倒台之机,为中国制造有利形势。畏战加上不明敌情,终让法国通过条约取得巨大利益,而中国所得的,只是法军撤出台、澎,以及不必如上两次战争一样割地赔款而已。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图2、7、8、9)、视觉中国(图9)、其他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