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古代的火器在何时发明?

0814ph014
《武备志》中的“毒药烟球”
0814ph014

中国古代火器始创于北宋初期,据《宋史‧兵十一》等史书记载,自北宋开宝三年至咸平五年(公元970—1002年),兵器研制者与统兵将领冯继升、唐福、石普等人,先后向朝廷进献了他们所创制的火药箭与火球(宋代写作火球)等多种燃性火器。《武经总要》记载了火箭、火药鞭箭等两种火药箭,以及蒺藜火球、引火球、毒药烟球等八种火球的制造与使用方法。这些火器经过北宋军队的使用和改进,发展为南宋时期的爆炸性火器铁火炮(宋代写作铁火炮)以及用纸或竹制成枪管的管形火器“火枪”。火枪的早期制品有南宋陈规创制的长竹杆火枪,金军使用的飞火枪和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创制的突火枪。突火枪的创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古代燃烧性火器,已经发展到了管形射击火器的新阶段。

0814ph012
《武备志》中的火弹
0814ph012

火药箭

火药箭是中国北宋初创制的一种用弓弩发射的带火药包的火箭,是最早的燃烧性火器之一。据《武经总要》记载,火药箭是在常规箭的箭头后部,以箭杆为轴,绑附一个球形对称的火药包,使火箭在飞行时,能保持箭身平衡。火药包用纸或布及其他慢燃物糊成坚固的外壳,内装火药,装药量的多少由弓力的大小来确定。作战时,先用铁火锥将外壳点着,而后用弓弩施放至敌阵,扎刺在粮草堆上,待壳内火药被点着并将包壳引燃时,将其焚毁。火药箭绑附的火药包是用火药燃烧的,在飞行中不会损失火力,所以其燃烧效率,要比用草艾、油脂作引火之物的纵火箭及纵火牛大得多,因为纵火箭在飞行时,火力会受到较大的耗散和跌落,其燃烧效率较低。两者相较,兵家更乐于使用火药箭是理所当然之事。

0814ph010
“火药箭”《武经总要》
0814ph010

火球

火球(宋代写作火球)是中国北宋初期创制的球形火器。在宋、辽、金、元、明的有关文献中,因其常用抛石机抛射而被称为火炮。火球的外壳多用纸或布糊固而成,球壳密封,内装火药和其他药料,用途各异。使用时,先用烧红的铁锥将球壳烙透,再用抛石机抛至敌方处爆裂,产生烧夷、遮障、毒杀等作用。火球是最早的燃烧性火器之一。

0814ph011
《武经总要》中的“引火球”
0814ph011

陶瓷蒺藜

北宋后期出现了陶制和瓷制外壳的火器,它们虽不见记载,但有不少出土实物,大多出现于当时北方的辽、夏、金政权的管辖区内,说明辽军和金军在同宋军作战过程中,也学会了火器技术。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宋陶火蒺藜”和“辽陶蒺藜罐”、“辽青灰釉火药投弹”等实物。其中两件陶蒺藜呈口小腹大的圆罐形,内部装填火药,表面有蒺藜刺,投至敌方后既可爆炸杀敌,又能以蒺藜刺片刺伤敌军人马。

0814ph013
《武经总要》中的“火药鞭箭”
0814ph013

震天雷

金军在同宋军作战中,不但学会了纸壳火球的制造与使用技术,而且经过改进后,制成了铁壳火球“铁火炮”,其后又将铁火炮改良,制成威力更大的震天雷。震天雷用生铁铸成,壳厚2寸,形同合碗,内装火药,顶上有小孔,可通出火捻。使用时将火捻点着,引爆震天雷,炸杀敌军人马。

0814ph015
合碗式震天雷
0814ph015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2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