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隋唐时期谁是药王、药典?

隋唐时期,以巢元方论述病因、症候的著作《诸病源侯论》为划时代的著作;孙思邈的两部千金方,是临床医术百科全书式的代表作;第一部国家药典专著《新修本草》颁行全国,使医学教育、中外医学交流日趋繁盛。

0809ph022
孙思邈画像
0809ph022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陕西耀县人,从事医疗与研究八十余年,总结编撰《备急千金要方》30卷,《千金翼方》30卷,对临床各科医疗经验、医学理论、本草学做了系统的研究论述,尤其对糖尿病、缺乏营养疾病、痢疾、霍乱、结核病等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突出进步。此外,重视妇儿科、针灸发展、使用地道药材和整理研究张仲景书,也多有创见。在养生健体方面,提倡动、静功结合理论、严厉批评服石之风,更显出他作为伟大医学家的风采。他的两部千金方被后世视为中国第一部临床百科全书,影响甚巨。

 

孙思邈之才学与品德,在后世均有很高地位,如孙氏诞辰500周年所刻的宋碑,碑端刻有孙氏“坐虎针龙”画像;逝世890周年时明代曾摘两部千金方之宝要,刻立《千金宝要碑》,以实践孙氏普救世人之愿望。在孙氏诞辰1080年及逝世1100周年时均刻有清顺治、乾隆时之纪念碑石。至今每年春、冬均有两次庙会活动,以纪念他的诞辰等。

 

隋代巢元方奉敕集体撰成之《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继《黄帝内经》后最权威的疾病病因及病机理论研究。巢元方,曾任太医博士,陕西华阴人。《诸病源候论》共50卷,67门,对内、外、妇、儿、五官等1700多条证候、发病病因和病理机转等,有深刻论述。所论病因颇多新见解及启发,不但阐述了传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等因素外,更对致病之虫和传染病因“乖戾之气”的物体引起的感染病,作深刻分析,强调“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

0809ph020
《诸病源侯论》书影
0809ph020

《新修本草》正文20卷、药图25卷、目录1卷,收药884种,是唐高宗接受苏敬上书,征召医药学家与科学、艺术家、行政官员二十余人,共同对前代本草的修订,并“下询众议”,“定群言得失”,令全国郡县上报地道药材与绘图,经两年多时间,于公元659年完成,并由政府颁行全国,作为用药之准绳,也是当时唐与日本医学教育的重要教材。

0809ph021
《新修本草》书影
0809ph021

《外台秘要》是由王焘(公元670—755年)所著。他是陕西眉县人,宰相门第出身,知识渊博,曾掌策唐代国家图书馆“弘文馆”二十多年,因自身多病,非常爱热医学,勤奋攻读医书,并一一摘录,撰成病症分类1104门的《外台秘要》40卷,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医疗经验,他在引用前代医家的理论经验时,都各注出处,是一位医学文献整理大师,其内容保存了许多已佚医书的宝贵资料,文献研究价值极高。

0809ph023
王焘像
0809ph023
0809ph024
《外台秘要》
0809ph024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1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