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隋唐時期誰是藥王、藥典?

隋唐時期,以巢元方論述病因、症候的著作《諸病源侯論》為劃時代的著作;孫思邈的兩部千金方,是臨床醫術百科全書式的代表作;第一部國家藥典專著《新修本草》頒行全國,使醫學教育、中外醫學交流日趨繁盛。

0809ph022
孫思邈畫像
0809ph022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陝西耀縣人,從事醫療與研究八十餘年,總結編撰《備急千金要方》30卷,《千金翼方》30卷,對臨床各科醫療經驗、醫學理論、本草學做了系統的研究論述,尤其對糖尿病、缺乏營養疾病、痢疾、霍亂、結核病等的診斷與治療方面,有突出進步。此外,重視婦兒科、針灸發展、使用地道藥材和整理研究張仲景書,也多有創見。在養生健體方面,提倡動、靜功結合理論、嚴厲批評服石之風,更顯出他作為偉大醫學家的風采。他的兩部千金方被後世視為中國第一部臨床百科全書,影響甚巨。

 

孫思邈之才學與品德,在後世均有很高地位,如孫氏誕辰500周年所刻的宋碑,碑端刻有孫氏「坐虎針龍」畫像;逝世890周年時明代曾摘兩部千金方之寶要,刻立《千金寶要碑》,以實踐孫氏普救世人之願望。在孫氏誕辰1080年及逝世1100周年時均刻有清順治、乾隆時之紀念碑石。至今每年春、冬均有兩次廟會活動,以紀念他的誕辰等。

 

隋代巢元方奉敕集體撰成之《諸病源候論》,是中國繼《黃帝內經》後最權威的疾病病因及病機理論研究。巢元方,曾任太醫博士,陝西華陰人。《諸病源候論》共50卷,67門,對內、外、婦、兒、五官等1700多條證候、發病病因和病理機轉等,有深刻論述。所論病因頗多新見解及啟發,不但闡述了傳統風、寒、暑、濕、燥、火六淫等因素外,更對致病之蟲和傳染病因「乖戾之氣」的物體引起的感染病,作深刻分析,強調「預服藥及為方法以防之」。

0809ph020
《諸病源侯論》書影
0809ph020

《新修本草》正文20卷、藥圖25卷、目錄1卷,收藥884種,是唐高宗接受蘇敬上書,徵召醫藥學家與科學、藝術家、行政官員二十餘人,共同對前代本草的修訂,並「下詢眾議」,「定群言得失」,令全國郡縣上報地道藥材與繪圖,經兩年多時間,於公元659年完成,並由政府頒行全國,作為用藥之準繩,也是當時唐與日本醫學教育的重要教材。

0809ph021
《新修本草》書影
0809ph021

《外臺秘要》是由王燾(公元670—755年)所著。他是陝西眉縣人,宰相門第出身,知識淵博,曾掌策唐代國家圖書館「弘文館」二十多年,因自身多病,非常愛熱醫學,勤奮攻讀醫書,並一一摘錄,撰成病症分類1104門的《外臺秘要》40卷,積累了非常豐富的醫療經驗,他在引用前代醫家的理論經驗時,都各註出處,是一位醫學文獻整理大師,其內容保存了許多已佚醫書的寶貴資料,文獻研究價值極高。

0809ph023
王燾像
0809ph023
0809ph024
《外臺秘要》
0809ph02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1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