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魏晋时期的洒脱风度如何在画中呈现?

0511ph010
《列女仁智图》卷(局部),晋顾恺之。
0511ph010

魏晋南北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一段政权分裂、朝代更迭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人性觉醒、自由解放和富于智慧的时代。“魏晋风度”、“魏晋风骨”造就了一代的艺术精神。这个时代的艺术倾向于简约玄澹,超然绝俗。在解脱了汉代儒家的束缚后,魏晋人直接欣赏、品评人物,追求人格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之美。他们欣赏山水,由实入虚,以表里澄澈的胸襟、玄学的意味来体会自然,创立一个风神潇洒的山水灵境,形成一种脱俗的理想美。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向后世展示了全面的文化特质:画风中的“疏密”二体定制于此时;经典的艺术理论如“六法与画品”、“传神论”、“山水画理论”涤讪形成;卷轴画走向独立;笔法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确定。又因遭遇五胡乱华,导致华戎混杂的局面,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使绘画题材、样式、技法都得到空前和多样化的发展。

0511ph012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片,南京西善桥南朝初年大墓。
0511ph012

魏晋南北朝的人物画有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肖像画也非常盛行,重要的人物画家均以肖像画闻名。而仕女画多表现历代仁智的列女形象,主要为宣传说教的图解,但在当时出现的《洛神赋图》中已经出现如凌波仙子般的洛神形象,仕女画一直到唐代才真正成为表现现实女性生活的绘画。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指眼珠)之中”,主张人物画创作要注重传神,强调点睛。他所画人物画的线条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流水行云皆出于自然,被称为“高古游丝描”(十八描的其中一种)。此外,他在画中着色也只是以浓色稍加点缀,不求过分藻饰,重描写人物的品格与风度。由此可见,当时的肖像画十分注重表现人物情态和个性。

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现存有5种宋代摹本,是根据三国时曹植(曹操的三子)的《洛神赋》所作。表现曹植由京师返回封地途中,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而爱恋,却终因人神路隔而无奈分离的动人故事。主要人物曹植与洛神在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情节生动感人,画面和谐统一。在动与静、闹与宁的对比中,衬托出主人翁分外寂寞的心情,与原作中以华丽辞句写无奈离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画中以丰富的山水树石作为背景,展现各种情节,同时起到分隔、联系、统一的作用,又保持了构图的完整。而人物形象的刻画正符合顾恺之“以形写神”和“传神阿睹”的主张。另一传为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描绘的是《古列女传》、《仁智传》部分。但现在的画面仅存10节,共28人。图中用线比较刚劲,与高古游丝描风格有不同之处,亦为宋代摹本。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1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