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开合有序——古代的门

202143phn004
中国传统建筑的门有一定规制,图为太原晋祠博物馆的大门。(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43phn004

现今的门结构看似简单,只有门身、门把手、门锁及防盗眼等,相比古代的门便复杂多了,有门扇、门钉、门环、铺首、门槛、门楣等,因为古时的门反映主人的身份地位,不能少看,正如《黄帝宅经》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以门户为冠带”指的就是门户代表屋主的身份。

 

门扇:“扇”是门的量词之一,亦是门的最重要部分。中国传统的门形制很多,但扇是门的主要结构,称为“门扇”。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指“用木曰阖,用竹苇为扇。”古代的门主要由木及竹制成,门的形制有一扇、两扇或更多扇。皇宫及寺庙的门因要显得宏大,所以一扇门的门扇不少于1米宽,一般住宅用的一扇门的门扇,则不少于60厘米宽。

 

门钉:又称“浮沤钉”,是指古时大门上横竖排列的铜制圆钉,具加固作用。为何会有门钉?若门扇过大,一块木板并不能做一门扇,这时便需要用多块木板合并而成,工匠会在门板的后面加上几条横向的木条,再用门钉从门外面穿过门板固定在门后的木条上。

202143phn005
北京故宫的太和门有81枚门钉。(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43phn005

门环:古代没有电门钟,要找人开门就要使用门环,俗称“响器”。通常门环安装在门的中央处,方便当作把手之余,亦可叩门之用。当客人在屋外要主人开门,便会将门环叩在门板上,发出声响通知屋主开门。另外,当主人外出要锁门时,古代的门锁并非如现代般固定安装在门上,而是用一把活动的锁,扣于门环上。中国古代对门环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据《明史‧卷四十四》记载,在洪武四年(1371年),规定亲王府四城正门以丹漆金涂铜钉环;洪武五年(1372年),规定公王府大门用绿油铜环;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规定公侯的大门用金漆兽面锡环、一品及二品官门用绿油兽面锡环、三至五品官门用黑油锡环、六至九品官门用黑油铁环。

 

铺首:又称“门钹”,为拉拢门扇用的金属构件。平民百姓一般使用圆形的铺首,宫殿、官员及寺庙的铺首通常为兽面形。为何使用兽面?当中有一故事,《后汉书‧礼仪志》载:“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铺首兽面的原形其实是螺蛳,当螺蛳遭到危险时会把头缩回螺蛳壳里,十分安全,所以门上用它的形象做铺首,象征门户坚固安全,其后再演变为其他兽面的形象。

202143phn006
铺首又称“门钹”,图为上海玉佛寺门的铺首。(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43phn006

门槛:古时称“阈”,俗称“门坎”,是门框下端的横木条,有些材质为石质,具防尘、防风及隔音功效。古时门槛的高度一般是膝盖的高度,因为古时门槛高度象征着身份地位,愈有身份及地位的豪门大族,其门槛的高度愈高,“门槛”一词其后引申为“界限”的意思。古代出入门槛都有礼仪规范,《礼记》:“大夫士出入君门,由𫔶右,不践阈。”意指大夫和进士踏出君主门户,应当顺着门橛的右边行进,不能踩踏门槛,因为古人认为门槛代表屋主的脖子或脊背,如果踩着则表示不尊重屋主。

 

门当:又作门挡、门墩,指放在大门口的抱鼓石、门枕石、石墩、石鼓等。这东西的作用不言自明,就是为了保护门框、门槛和大门的作用。不过在封建社会时赋予它很多等级观念,大家熟知的成语“门当户对”,深刻地表达了这方面的含义。

 

门簪:门簪在大门上既有实用价值,亦有装饰意味,是用来连接大门上槛及中槛的构件。这大门上方的构件因形似古代妇女的发簪,故称“门簪”。门簪的数目会视乎门扇的大细而定,通常是双数,二、四、六只不等。门簪因有着美化大门的作用,所以工匠会加工美化,形状多样,如圆形、多角形、花瓣形等,有些更会写上吉祥字句,例如吉祥、如意、福禄等。由于古代身份地位愈高的人,门扇宽度愈大,门簪的数量亦愈多,所以门簪有象征身份的意义,成语“门当户对”当中的“户对”,指的就是门簪。

 

门楣:门楣是门框上方的横梁,以固定门轴顶端的门臼,横置在门框内上端的构件,一般都是用粗重的实木制作。门楣在古代同样是反映屋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例如成语“光耀门楣”。根据古代礼制,只有官员的住宅正门才能使用门楣,一般百姓不能装设门楣。

202143ph001
门框结构(网络图片)
202143ph001
202143ph002
门楣结构(网络图片)
202143ph002

门枕石:门枕石设在门的下端,以承受门扇的重量及固定门轴,因此都用石料制作。门枕石一半藏在门框里,一半露在门框外。由于有一半露在门外,所以门外的部分会加以美化,常见有狮子造型。

上载日期:
2024年04月1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