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2124phn030
袁崇焕戎装骑马雕像,身后墙上为宁远保卫战浮雕,辽宁省葫芦岛蓟辽督师府。(图片提供:谭伟/FOTOE)
202124phn030

崇祯三年(1630年),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惨遭磔刑(凌迟),含冤而死。袁崇焕为国杀敌,屡建奇功,连清朝人编纂的《明史》也承认:“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努尔哈赤自从25岁起兵以来,号称战无不胜,但在宁远城下被袁崇焕击败,负伤而回,不久就在沈阳病死。这样功勋卓著的良将,为何会被皇帝冤杀呢?

 

复出守辽

明思宗登基之初,一举诛灭魏忠贤集团,十分希望振兴大明朝,他接受暂摄兵部事的吕纯如建议,让袁崇焕复出,支撑辽东局面。袁崇焕赴任陛见,思宗询以平辽方略,让其“具实奏来”。袁回答皇上说:“所有方略,已具疏中。臣今受皇上特达之知,愿假以便宜,计五年而建州可平、全辽可复矣。”因此思宗便认定这是袁深思熟虑后拟出的计划,当即许诺如大功告成,就封他为侯。

 

趁皇帝暂退便殿稍事休息之机,给事中许誉卿当面向袁崇焕请教他的“五年方略”。袁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聊慰上心。”许当即指出:“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袁听后才晓得自己失言了。当召对继续时,袁立即设法补救。他一面替自己留下后路,暗示建州问题由来已久,一面提出一系列条件,要求“事事应手”,举凡供应钱粮武器,人事任用,乃至不能以朝中意见纷然而干扰平辽方略等,都请皇帝大力支持。

 

袁崇焕陈述之时,思宗站着垂听良久。袁辞行时向皇帝表示“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盼望朝中不要掣肘。思宗满口答应,最后又赐其尚方宝剑,还应袁崇焕所请,将宁远、锦州合为一镇,命祖大寿、赵率教、何可刚等人专受节制,以期克复全辽。

 

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明廷敍功,加袁崇焕太子少保。袁崇焕任蓟辽督师后,在没有请示皇帝的情况下,诛杀了官拜一品的东江镇总兵官毛文龙。袁崇焕身上有思宗赐予的尚方宝剑,但毛文龙身上也有一口先帝熹宗所赐的尚方宝剑,且毛文龙虽然骄横跋扈,但罪不至死。思宗闻讯大惊,对袁崇焕的印象大打折扣。但当时正倚重袁对付满洲,思宗只得优旨褒答,认定他杀得好,并下诏宣谕毛文龙罪状。

202124phn031
袁崇焕与众将蜡像(图片提供:姜永良/FOTOE)
202124phn031

保卫京师

毛文龙被杀后,蒙古和朝鲜都归降了后金,现在可以阻挡后金骑兵的只有驻守在山海关、锦州、宁远一带,由袁崇焕统领的铁甲了。三个月后,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和蒙古骑兵,绕过袁崇焕的防区,即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通过蒙古,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脆弱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入塞,再自喜峰口直下遵化,兵临北京。北京在天子脚下,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过惯太平日子,他们纷纷埋怨袁崇焕,说他坐视京师危急而不救。

 

此举令袁措手不及,但无论如何,保卫京师是当前急务,他在没有接到朝廷命令的情况下,就带兵入关勤王,并在北京广渠门和左安门两战击退后金军。袁本应在北京东部通州一带抗击后金的大军,以解京城之困,但他却直接把部队带到北京外城广渠门下,摆开了和来犯之敌决战的架势。这是一大失策,等于在北京城墙下面燃起战火,令京城的贵族和百姓对袁崇焕更加不满。于是,流言四起,说袁督师早有异心,和后金有密约,勾引敌兵入关。

 

两战过后,皇太极的八旗大军并未撤退,等待时机再度进攻。袁崇焕也在休整兵马,准备再战。见城外敌军的攻势稍缓,思宗在平台召见了袁崇焕和满桂两位大帅及他们的部下祖大寿、黑云龙等人。思宗对各位将帅慰勉有加,还让满桂脱掉上衣,察看其身上的创伤。袁反复申明自己的部队连日行军作战,疲惫不堪,要求允许进城休整。思宗却不同意,反而敦促袁努力杀敌,起码要将敌人赶到离京城远一点的地方。袁对此只是含糊其辞,不做明确保证。

 

这次召对令思宗极为不悦,勾起了对袁的种种不满和怀疑。自己对袁信任有加,授予大权,甚至容忍他擅杀大将,就是要他保障东北的安全,进而恢复全辽,彻底根绝边患。但此时后金的兵马不仅未被阻遏,反而侵入京畿地区,而且袁勤王救驾姗姗来迟,来了之后又徘徊不前,一味强调自己兵困马乏,不愿与敌人激战。加上京中传言,更增加思宗对袁的猜忌和不满,给敌人实施反间计可乘之机。

 

皇太极此时抓住机会,离间明朝君臣。他将袁崇焕与后金早有密约攻取北京的谣言,假意散播给俘虏在军中的两位明朝太监杨春和王成德,再故意放走他们。两人回到紫禁城,将窃听到的密谈内容向思宗报告。思宗决定在平台召见袁崇焕“议饷”。隆冬时节,千里冰封,袁率领的将士露宿城外,缺乏粮草。此时听到皇帝要议军饷,袁自然十分高兴。但袁到了平台后,思宗并没有同他议军饷,而是当即下令将他逮捕下狱。朝廷多位大臣或欲为毛文龙报仇,或与袁有私隙,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自然在劫难逃。

202124phn032
清代绘袁崇焕像(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24phn032

含冤惨死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思宗召见诸臣,宣布袁崇焕的罪状:“崇焕擅杀逞私,谋款致敌,欺藐君父,失误封疆”,命刑部公开执行磔刑,依律家属16岁以上处斩,15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从宽只将其妻妾子女及同胞兄弟流放两千里外,其余释放不再追究。

 

袁受刑时,被刽子手将身上的肉,一寸一寸地片割,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据明人张岱的《石匮书后集》记载, 袁崇焕身上的肉每割下一片,京城百姓就从刽子手的手中抢去生吞,还喝着烧酒生吃其肠,即使血流满了牙齿和腮颊,仍骂不绝口。捡到骨头的人,用刀斧把它砸碎,到最后骨肉都没有了,只剩下一具头颅,拿到边疆前线九镇去轮流传视。

 

为什么百姓如此痛恨袁崇焕?因为朝廷已将他宣传成叛国通敌,引敌入关的奸臣,京师百姓对此深信不疑。同时,后金军队虽然撤了,他们却在北京城外烧杀抢掠,令不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与此同时,北京城内很多百姓都被临时抓去当壮丁,最终在北京保卫战中战死。可以说,当时的北京城群情激愤,民怨滔天,袁自然就成为他们泄愤的对象,可怜一代忠臣良将,死后尸骨无存。袁崇焕临刑时,还留下一首《临刑口占》: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思宗磔死了袁崇焕,可谓自毁长城,诚如《明史》中“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袁崇焕之死,可谓千古奇冤。讽刺的是为袁崇焕平反的,不是他誓死效忠的明朝,而是其头号敌人清朝。在袁崇焕死后152年,乾隆皇帝为他平反。《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言:“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真心诚意),以致身罹重辟(极刑),深可悯恻。”之后乾隆命广东巡抚尚安查访袁崇焕的后代,尚安回奏,袁崇焕没有后代,只好从他本家后裔里找一个孩子来接续袁崇焕的香火。此后,才有人公开祭奠袁崇焕,令其终于洗雪了卖国贼的污名。

202124phn033
广东东莞袁崇焕纪念园(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24phn033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2月2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