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2130phn001_01
晚清《点石斋画报》的《轻信谣言》图。(图片提供:Fotoe)
202130phn001_01

在现代汉语中,谣言的意思往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捏造的消息”、“彻头彻尾的假言”等等。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谣言是指未经证实但未必虚妄谬误的言论信息,经人际沟通、集体参与和广泛传播而成形。

谣言类资讯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国家地区、任何社会文化形态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古希腊的雅典,谣言被视为至尊天神宙斯的神谕,当时的雅典人曾为传播谣言的女神设立神坛。在古罗马帝国,谣言女神的名字叫法玛,在拉丁语中意为名誉、公众看法、流言蜚语、谣言。帝国首都罗马,曾被称为“一个充斥着流言、听传与谣言的城市”。


十九世纪后期,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等发现谣言与大众(“乌合之众”)心理的起伏波动密切相关。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下,西方的历史学者们对谣言的研究聚焦于它们的内容和影响,特别是如何通过谣言揭示历史叙事通常忽略的社会底层人们(如农民和工人)的恐惧、期望、怨愤及其他情绪。例如乔治‧勒费弗尔在其心态史学名著《1789年大恐慌:法国大革命前夜的谣言、恐慌和反叛》中,审视欧洲历史上的一些关键时刻,例如法国大革命及其前夕,谣言如何在贫苦的“乌合之众”传播恐惧情绪,激发群体恐慌。更多的史学论著探讨欧洲中世纪至法国大革命种种群体叛乱事件中谣言的角色。这些研究向读者展示了贫民群体在特定时刻面对来自其他阶级威胁的无力感,以及在某些地域流传的生死攸关的可怕谣传。

202130ph002_01
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群众攻打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后,社会上流传着种种谣言。
202130ph002_01

西方历史学中谣言研究的另一主题则是法国大革命前夕日积月累的有关国王、王后、贵族无耻生活的闲言碎语,例如某位国王的阳痿、王后和情妇对国王的操控和各种色情故事。据美国的欧洲文化史家罗伯特‧达恩顿的研究,这些累积数十年的批评君主体制的色情故事、闲言碎语、谣言和观念,在启蒙运动中都被编撰成攻击君主制的漫画式书籍,出版流通。正是这些批判堕落贵族和腐败王权的谣言引发了革命意识的觉醒。一些社会学家则着重研究谣言形成过程中如何凝聚成集体解决问题的方案、公众舆论,以及面对灾难的群体回应,称谣言为“即兴创作的新闻”,是一种在人群、社会中反复出现的沟通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谣言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历史记载中常见的“流言”、“讹言”、“妖言”、“谶言”、“俗说”、“传闻”等,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谣言。古代史籍中引述的“谣言”,本义是指民间歌谣之词;而许多古代的民谣、童谣其实也蕴含谣言的性质。许多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传奇、神话故事,其原型都来自谣言。在军事、政治斗争中兵不厌诈地使用的大量“诈伪”之言,亦可说是“谣言”。朝廷种种言不由衷的宣言、御史的风闻言事,种种政治神话、民间传说,即使被载入正史,仍然可被视为“谣言”。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12月1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