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完美风暴——谣言旱灾日食三重奏

202130phn014_01
蜀绣西王母图。(图片提供:Fotoe)
202130phn014_01

西王母是中国最古老也曾经是最有影响力的女性神祇。在战国时期成书的《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周王朝遥远西方国度的女王。同样成书于战国的《山海经》,将西王母描绘为掌管天灾、疫病、刑罚凶神,半人半兽,头发蓬乱,豹尾虎齿。这种形象,很可能是从上古巫术仪式中的女祭司形象发展而来。在汉代,民间信仰西王母的人很多,郡县长官、地方豪富等也都祭祀西王母。富贵家族墓葬中的画像石、砖描绘的西王母,已是庄严尊贵的女神形象。汉代民间流行向西王母祈求长寿、福禄、趋吉避凶、家族兴旺、远游平安、婚嫁美满、赐子等。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故事中,嫦娥就是窃取了西王母赐给后羿的不死之药,飞向月亮。东汉以后,道教吸收了西王母信仰,从此西王母成为道教诸神中的“王母娘娘”、“瑶池金母”。唐宋道教尊玉皇大帝为天地诸神领袖,将西王母与玉皇大帝配对,尊她为“天母”。


西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全国多地出现严重旱灾,民不聊生,大批关东百姓离乡逃难,发生了规模空前、遍及全国、延续达大半年的“传行西王母诏筹”的恐慌性群体事件。事件是由一则广泛传播的讹言引起的。讹言告喻百姓,凡随身携带王母诏筹者可以不死。不信的话,请看自家门枢下有没有白发(在西汉文人的笔下,西王母是一位白发老妪)。接收到资讯的人们迅速变得狂热起来。他们手持禾杆或木片,当作西王母诏筹,奔走相告,将诏筹交付给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共同祈求西王母的庇护。接到诏筹者再接力传递,交付下一批信众。人们在传递过程中,心情紧张,有时披头散发,顾不得穿鞋,就在路上奔波。如果赶夜路遇上城门关闭,就翻墙而过。有钱有势的,利用官家的驿站和驿马驿车服务,提高效率。由于传播采取多点交叉辐射的方式,遍布二十六郡国,“道中相过逢多至千数”。所到城市,传筹者聚会娱乐,载歌载舞,举行祭祀西王母的仪式,有时热闹到“万人空巷”。各路传筹者最后在长安会合,集体祠拜西王母,有些信众夜里持火把上屋,击鼓号呼,激发更大的恐慌。这种传播方式,令人不禁联想起近世不时出现的“连锁信”,谓接到信后必须抄缮若干份,迅速分寄朋友,勿令连锁中断,否则必遭不测。甚至到了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心理游戏仍未绝迹。

202130phn015_01
《帝鉴图说》插画,讲述汉哀帝与董贤有同性之亲,宠爱无度,大臣郑崇上书进谏却死于冤狱。(图片提供:Fotoe)
202130phn015_01

汉哀帝朝廷及汉代史家对此事件的正式定性,是“讹言惑众”。但丞相王嘉认为,虽然讹言的内容是荒诞无稽的,大批信众“传行西王母诏筹”的行为其实是上天对哀帝过度宠幸董贤、滥予国家名器的警告。前凉州刺史杜邺等官员则借此批评哀帝多用佞臣,又过于亲近祖母傅太太后、生母丁太后,丁、傅两家外戚因而显赫专权,认为行筹讹言是上天对哀帝重用外戚佞幸的谴告,也是民众舆情的体现。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朔日,日食。哀帝面对旱灾、行筹讹言、日食等灾害异象的冲击,不得不顺应舆情,重新起用威望素著的大臣孔光,罢免宠臣孙宠、息夫躬及其他近臣数十人。


历史告诉我们,自然灾异与社会危机最易在民众中诱发讹言。讹言的内容可能虚假或荒诞,但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所代表的舆情不宜忽视。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12月1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