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蔡元培在香港的晚年岁月

202117phn019_01
蔡元培像(图片提供:宗蔚冰/FOTOE)
202117phn019_01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继失陷。11月27日,蔡元培在亲友陪同下,由上海乘法国邮轮到香港,原拟取道前往西南,主持西迁后的中央研究院,但因年老体弱而稍事居停。当时他七十一岁,又带病在身。他最初住在商务印书馆租用的宿舍里。12月29日,夫人周峻率子女到香港,一家人在九龙柯士甸道156号租屋居住。此后蔡元培在香港两年多的时光,成为了他一生最后的光阴。

 

身在香港也未忘抗战

蔡元培居港期间,深居简出,但对于抗日活动十分关心,在重大事情上仍尽知识分子的言责。1938年7月,他致电巴黎中国大使馆转李石曾,祝贺国际反对轰炸不设防城市大会召开,呼吁:“务请议定有效办法,实行制止,妇孺老弱幸甚!正义人道幸甚!”9月间,又与郭沫若等代表中国文化界,致电日内瓦国际反侵略运动总会转国联大会主席,指责日本侵略中国,希望对日实施制裁。他一次又一次向国际组织发出呼吁,促请对中国伸出援手,并为《世界教联月刊》撰写发刊词,号召“共致力于和平正义的大业”。

 

蔡元培为北京大学四十周年题词,强调北京沦陷后,全校南迁,设备或有未周,“他日河山还我,重返故乡,再接再厉,一定有特殊之进步”。他为培英中学的学生刊物题“培英学生”四字,固然是为一校而写,也是他留给香港学生和教育界的纪念,原件仍然保留在该校。他还为儿童节写了一首儿歌,歌词如下:“好儿童,好儿童,未来世界在掌中;今日若非勤准备,他日落伍憾无穷。好儿童,好儿童,而今国难正重重,后方多尽一分力,前方将士早成功。”这首《儿童节歌》的手迹,由他的家人保留至今。

202117phn020_01
1940年,蔡元培为香港同济中学四周年校庆的题词“好学力行,同舟共济”。(图片提供:左冬辰/FOTOE)
202117phn020_01

唯一的公开活动

他在香港仅有的一次公开活动,是1938年5月23日应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之邀,出席该同盟与香港国际医药筹账会举办的美术品展览会开幕礼。展览会在圣约翰大礼堂举行,蔡元培发表演说,指出美术与抗战的关系:“当此全民抗战期间,有些人以为无鉴赏美术之余地,而鄙人则以为美术乃抗战时期之必需品。”原因是人人都要有冷静的头脑和强毅的意志,不但在前方冲锋陷阵的将士,“就是在后方供给军需、救护伤兵、拯济难民及其他从事于不能停顿之学术或事业者,亦不可不有。有了这种精神,始能免于疏忽、错乱、散漫等过失,始在全民抗战中担得起一份任务。”

 

当日中外名流云集于展览会中,说得上是一次历史性的集会。据担任英译的王云五说,蔡元培原拟借此机会向香港公众话别,当时香港政府特别是总督罗富国等,虽尊重蔡元培,但不便正式应酬,而这次集会由香港大学发起,蔡元培便得以与兼任大学校长的港督晤面,以示临别前与地主道别。但此后他又因身体不适,始终不能成行。

 

1940年3月3日早晨,蔡元培起床时,胃病突发,猝然转剧,失足跌倒。第二天送入香港养和医院时,已陷入昏迷状态,延至5日上午9时45分逝世,终年七十四岁。香港各界约五千人为之送葬,全港学校、商号皆悬半旗致哀。在葬礼上,港绅罗旭龢爵士代表港督致祭,有万余人参加公祭,国内多个省市均有追悼大会。遗体寄放在东华义庄,后安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

 

在港痕迹

蔡元培曾于1893年由上海乘坐轮船初次到香港,住港岛文咸西街元发行内。他为店主写了一副对联:“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当时他已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生活清苦,新科翰林有资格往各地写字卖钱,帮补一下日常所需,俗语称为“打秋风”。可惜这幅对联后来下落不明,未知是否仍留世间。1930年代初,蔡元培又曾来港,参加香港大学活动,留有合照。现时,香港浸会大学其中一座学生宿舍命名“蔡元培堂”。这位老教育家的名字,至今没有被香港遗忘。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5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