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各领风骚——半世纪名伶辈出

202137phn01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粤剧名伶和电影明星在广播现场的合影。左起:红线女、马师曾、陈翠屏、吴楚帆。(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37phn0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香港的粤剧演出和伶人活动逐渐回复正常,任剑辉也自澳门移师回港,再加上一批粤剧新星冒起,在政治环境相对稳定,表演艺术较自由和商业经济发达等因素下,香港粤剧遂在五十年代开始,进入崭新的另一次高峰时期,名伶辈出。

 

现在综观回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说是香港粤剧黄金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伶人有留港发展,或如马师曾、红线女等回内地发展。留港老倌纷纷成立自己的班牌,除了任白的“仙凤鸣”之外,尚有不少在粤剧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人物,包括何非凡、麦炳荣、新马师曾、芳艳芬、余丽珍、邓碧云、吴君丽、凤凰女、罗艳卿、罗剑郎、林家声、陈好逑、羽佳、南红、李香琴、秦小梨、祁筱英、卢海天、梁无相、石燕子、任冰儿等。老倌伶人各有自己的特色和戏宝,一些还有编剧和乐师等创作班底,规模不小,可见当时的粤剧界相当兴盛蓬勃。

202137ph011
油麻地戏院开幕演出,香港八和会馆汪明荃主席与粤剧名伶红线女女士合照。(特别鸣谢香港八和会馆提供图片)
202137ph011

这些剧团或伶人为粤剧史留下许多名班名剧,如何非凡的“非凡响剧团”,演出剧目有《情僧偷到潇湘馆》、《一曲凤求凰》、《红楼金井梦》、《碧海狂僧》、《黑狱断肠歌》,合作演员有楚岫云、凤凰女、白龙珠、吴君丽、邓碧云、罗丽娟;麦炳荣与凤凰女的“大龙凤剧团”,名剧有《凤阁恩仇未了情》、《十年一觉扬州梦》及《刁蛮元帅莽将军》,合作演员有黄千岁、刘月峰、林家声、陈好逑、谭兰卿、少新权等;新马师曾的“宝光剧团”、“新马剧团”,名剧有《一把存忠剑》、《宋江怒杀阎婆惜》及《光绪皇夜祭珍妃》,合作演员则有罗丽娟、廖侠懐、红线女、凤凰女、靓次伯、梁醒波、秦小梨等;吴君丽的“丽声剧团”名剧有《香罗冢》、《双仙拜月亭》、《白兔会》及《百花亭赠剑》,合作演员有陈锦棠、麦炳荣、凤凰女、梁醒波、白龙珠、靓次伯等。这些剧团演出的许多名剧,至今仍传世而盛演不衰,成为粤剧曲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名伶辈出的同时,这段时期也出现以唐涤生、李少芸等优秀编剧,剧本取材广泛,古典文学与西洋文学,神怪武打,雅俗并陈。这段编、演人才辈出的本土粤剧黄金年代,也孕育了新一代的伶人。当时的传承以师徒为主,如薛觉先有徒弟陈锦棠、林家声等;麦炳荣有徒弟阮兆辉;任白有龙剑笙、梅雪诗等雏凤一班徒弟,也有如早期广州的“八和养成所”一类专门教授粤剧的组织,其中以名伶陈非侬创立的“非侬粤剧学院”为代表。陈非侬在1949年到港定居,于1952年开办“非侬粤剧学院”,学员中不少后来成为粤剧界的红伶,例如南红、红豆子、李宝莹、吴君丽、祁筱英、吴仟峰、李龙、李凤等。这批响当当的名字,日后也成为了香港粤剧的中流砥柱。结合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两大戏班:“雏凤鸣”(以龙剑笙、梅雪诗为首)与“颂新声”(林家声、陈好逑、吴美英)的演出,成就了战后半世纪五十年来,名伶辈出,各领风骚的香港粤剧史。

202137ph012
家宝剧团于湾仔修顿足球场演出。参演名单:林家声、李宝莹、梁宝珠、靓次伯、梁醒波、梁汉威、陈醒棠、胡昆洪、任冰儿、文千岁。(特别鸣谢香港八和会馆提供图片)
202137ph012

回视这数十年,相当吊诡的是香港粤剧一方面兴盛蓬勃,另一方面也日渐步向式微,作为普罗市民主流的娱乐,慢慢也不复再,当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电视和电影等新兴娱乐媒体的兴起与流行。伴随着欧美电影大盛并流入香港,这时期香港电影的发展开始蓬勃,欧美电影百花齐放,除了黑白片,还推出了彩色片、宽银幕片、立体片等,令观众踊跃尝试新鲜的娱乐体验。五十年代初由粤剧改编的电影大受欢迎,亦可远销至东南亚各地,粤剧电影愈发流行,这方面抢去了入舞台欣赏粤剧演出的许多观众。再加上不少粤剧伶人加入电影演出行列,减少了舞台上的演出。

 

六十年代后期出现免费电视,大大冲击了粤剧作为大众市民主要娱乐的位置。香港的粤剧在六十年代及以后,光辉和蓬勃不再。数十年来,社会节奏和市民生活模式转变,舞台综合艺术难与光影交错的电影、电视相争,加上大老倌相继淡出,粤剧出现强烈青黄不接的危机。如何在二十一世纪发扬传承,甚至重兴香港的粤剧,实在众所关心,期望更多有识有力的有心人,共同努力!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8月1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