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2116phn001_01
范仲淹(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16phn001_01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范仲淹幼年丧父,跟随母亲改嫁。虽然家贫,但他勤奋苦读,留下“划粥断齑”的故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二十七岁的范仲淹考中进士,开始踏入仕途。

 

宋初学校不兴,科举重于词赋,无关于道德与治道,且学风偏差,所选官吏苟且因循,只求升迁名利。范仲淹在多个地方为官,提倡兴学。他强调国家当以育才为先务,育才之法在于劝学,劝学的要点是宗六经,以得通达圣人法度,终可辅助王道。他还在苏州以自购的南园创办州学,身体力行来实践他兴学的理念。他提出改革科举内容、振兴学风士气,这也成为他日后新政“精贡举”的主要内容。

 

中国以农立国,自古以来水利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范仲淹的为官生涯中,水利是他关注的重点,并且作为其新政的纲领之一。范仲淹出任江苏兴化(今江苏兴化市)知县时,主办修堤堰事,即使转任他职,这项工程仍由江淮漕运张纶完成。范仲淹四十六岁时两任苏州知州,重要的功业也是整治当地水利,他治水的总要领在于“修围、浚河、置闸”,成为其后治水的典范。

 

1038年,原称臣于宋的夏国王李元昊称帝,宋夏关系破裂。两年后宋夏在陕西延安西北的三川口爆发大战,结果宋兵全军覆灭,宋朝廷大震,要急速提升西边国防。范仲淹受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经略西北防务。他主张积极防御的策略,选将领、修城寨、备军器、储粮草,完整攻守实力。特别是宋朝再经历定川寨、好水川两败后,宋军转为采取范仲淹的防御战略,西夏军不敢再轻易侵犯。

 

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请求议和,范仲淹得以被召回京,开始推行庆历新政。当时的宋朝已渐成积弱、积贫的困难局面,面对外敌西夏、辽朝的威胁,国内则受冗官、冗兵之弊的困扰,财政窘竭欠足,民生凋敝。范仲淹上呈《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条新政举措。但新政引起官僚们的不满,加上推行者被作为朋党攻击,故施行不到一年即受挫而止。范仲淹只能离开朝廷,去往地方任职。

 

1049年,范仲淹回苏州乡里,以积蓄购买良田千亩,供宗族作为义田,以其经济收入作开销赡养费用,来济养族人,是为范氏义庄。此外还设立义宅,供贫者落户,族人聚居;并设置义学,以教导宗族子弟。义庄像肩负着社会责任,承载了范仲淹救济底层贫苦人民、齐家治国的社会理想。范仲淹也被视为宋代儒学的开端、新儒士群体的领袖,他在《易》、《中庸》、《春秋》等儒家经书上也有所论述。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7月1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