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王安石与曾巩消逝的友谊

声音导航

 

202103phn012_01
曾巩塑像(图片提供:张庆民/FOTOE)
202103phn012_01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元丰三年(1080年)留判三班院,迁史馆编撰,五年(1082年)拜中书舍人,次年病逝于江宁府。卒后追谥文定。作品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宋史•本传》说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在王安石众友之中,其与曾巩之交可谓至深。曾巩比王安石大二岁,其家乡南丰离临川不算远。论关系,曾巩是王安石妻家金溪吴氏之亲戚,自然也就是王安石的亲戚。北宋临川王氏、南丰曾氏、金溪吴氏皆江右望族,并有着姻亲关系,一时传为佳话。

 

王安石与曾巩于景祐三年(1036年)相识于京城,是年,曾巩入京赴试,王安石也随父进京。他们在一起吃住,一起谈古论今,读书品文,相处甚欢。庆历元年(1041年),曾巩入太学,王安石参加礼部考试,二人又会于京师,此年王安石及进士第,签书淮南判官,曾巩则落第回乡。

 

曾巩此次入太学,虽不得志于有司,却结识了文坛前辈、政坛重臣欧阳修。欧阳修阅读了曾巩所进之文,对他十分赏识,在曾巩因落榜而离开京城之际,欧阳修专为他写了《送曾巩秀才序》。当时王安石尚未有缘结识欧阳修。在以后的日子里,曾巩多次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先后有《上欧阳舍人书》、《再与欧阳舍人书》等,称赞王安石品德与文章相称,是古今罕见之才,希望朝廷起用王安石。正是在曾巩的一再鼓吹之下,欧阳修对王安石有了认识。由此可见,曾巩与王安石情真意切:曾巩褒扬友人,犹恐友人不见知于世;砥砺友人,犹恐友人不精进于业;思念友人之情,更是从字里行间汩汩流溢不绝(见曾巩《寄王介甫》、《与王介甫第一书》)。

202103phn013_01
《南丰曾子固先生集》,金刻本,共34卷,明朝时曾被唐寅收藏(曾巩/FOTOE)
202103phn013_01

曾巩是如此看重王安石,王安石亦是如此推崇曾巩。王安石没有能力把曾巩推荐给名儒大公,却从不放过把曾巩推荐给有识之士的机会。可读其文《同学一首别子固》: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辚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此文大致写于庆历元年(1041年)后,为王安石在读了曾巩寄给他的怀友一文而作,表现了王安石与曾巩之间互相敬慕、勉励,以期携手共进的情怀,也表现了王安石青年时代就怀有企慕圣人、有所作为的志向。

202103phn020_01
王安石写的曾子文有关泉城临帖(图片提供:冯立军/FOTOE)
202103phn020_01

曾巩在京时因与兄长不睦,避兄而舍;在江南时遇父亡,又因病迁延,故时人多谤伤曾巩。王安石非常了解曾巩的苦衷,每每向不明真相的人解释,对于小人的无端诬谤更是给予迎头痛击。其《赠曾子固》诗云: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

吾谓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

惜今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

 

王安石对曾巩之推扬于此诗可见一斑,他们的真挚友情,在诗中有非常细腻的展示。然而曾巩与王安石这种美好的情谊不知在什么时候悄悄发生变化。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正式开始变法运动。此时曾巩初为英宗实录检讨,不久出任越州通判。王安石与曾巩之间在政治上的分歧究竟有多深,我们已不得而知;但王安石在当政期间没有援引曾巩,这是明显的事实。

 

曾巩从熙宁二年(1069年)起做了十余年的地方官,直到元丰三年(1080年)才得到神宗召见,重任京官,王安石此时已退居江宁之钟山,过着隐居生活。元丰四年(1081年)曾巩为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1082年)四月,曾巩又擢拜中书舍人,九月因母亡罢职。元丰六年(1083年)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王安石此年仍居钟山,当闻曾巩逝世噩耗,可惜王安石现存诗文没有片语及之,实让人大惑不解。三年之后(1086年),王安石也告别人间。

 

曾巩对于王安石熙宁变法举措虽有不满之处,但并不像司马光那样与王安石力争于朝,亦不像苏轼那样讥刺于野,反倒是因为对神宗讲了许多恭维话而引起守旧派反感。《朱子语类》云:“曾南丰初亦耿耿,后连典数郡,欲入而不得,故在福建亦进荔子。后得沧州,过阙,上殿札子力为腴说,谓本朝之盛自三代以下所无。”可见理学家对曾巩之不喜。

 

王安石与曾巩之关系,竟这样寂寞地了结。一段真挚而纯正的友情,在政治风波中完全被扭曲,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