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儒将范仲淹如何抵御西夏?

202116phn013_01
范仲淹雕塑像,中华武夷茶博园。(图片提供:王商林/FOTOE)
202116phn013_01

作为文臣的范仲淹,胸中不但有经国文章,同时也有着军事谋略。他最主要的军事成就,就是在西北重整边防,抵御对宋朝虎视眈眈的西夏。

 

西夏的侵扰

宋初党项族建立的夏国同时臣属于宋、辽二国。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继任的夏国王李元昊颇有雄才大略,他决心争取和宋、辽二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于是在1038年正式称帝,还作样子上表仁宗希望能“册为南面之君”,实则是如同“独立宣言”。宋朝廷立即断绝双边贸易,悬赏斩元昊,并行军事部署,但李元昊早已料到,多年前即积极寻找宋朝边防的弱点,也曾经发动过多次边境小规模试探性的攻侵。

 

李元昊称帝的第三年(1040年),宋夏在陕西延安西北的三川口爆发大战,结果宋兵全军覆灭,宋朝廷大震,急速提高西边国防为朝廷要务。但接下来两年,在宁夏隆德境的好水川、固原境的定川寨,宋军仍遭到惨败,这都显示宋军非但无力攻服西夏,反而暴露出边防的危机,更不妙的是北方辽国正想乘火打劫,宋朝面临两面受敌的威胁。

202116phn014_01
历史场景人物雕像《西夏建国》,宁夏银川西夏王陵西夏史话艺术馆。(图片提供:刘朔/FOTOE)
202116phn014_01

辽朝的企图

宋、辽自澶渊之盟后,双方平等往来,维持颇为友善的和平关系。继位的辽兴宗年轻气盛,好夸示其强权,插手宋夏关系,企图从中获利,并表现他主盟国际秩序的地位,进而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他在1041年底遣使宋朝,以索取五代时后周世宗攻占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个县为借口,同时质问宋朝伐夏及增兵的原因。其实在此前西夏侵扰边境时,宋人已判断契丹会乘机与西夏相结以制宋。经过外交折冲,宋朝的外交家富弼终于和辽朝达成协议,虽增加岁币银、绢合二十万两匹,但却使辽朝约束夏国,与宋议和,促成了“以夷制夷”的策略。西夏受迫,而且怨恨辽朝逼夏议和,开始侵扰辽国边境,这又引起辽国对夏的惩罚征战。虽然辽军征夏战事失利,但使得宋朝又收到意外的“以夷攻夷”的战略成果。

bulb

澶渊之盟

指北宋与辽朝于1005年在澶州(古称澶渊郡,今河南省濮阳市)订立的和约,规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此后百余年间宋、辽之间不再有大规模战事。

202116phn015_01
历史场景人物雕像《夏辽大战》,此战过后形成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宁夏银川西夏王陵西夏史话艺术馆。(图片提供:刘朔/FOTOE)
202116phn015_01

范仲淹受命经略西北

李元昊扩张图强,打破了与宋朝不发生较大战争的局面。宋朝对夏的战事谋略议论颇多,当中还涉及辽国和周边民族势力、政权等。其中较为可行的策略有二:其一是以和平为原则,对辽、夏都主张让步,守国待变;其二是以夷制夷,使辽、夏相互牵制,但不至发动战争来达成。范仲淹所主张的就是前者。

202116phn016_01
范仲淹书法《边事帖》,敍述自己远离故乡,率部戍边,抗击西夏。(图片提供:倪浩文/FOTOE)
202116phn016_01

1040年范仲淹与韩琦受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正使为夏竦。夏竦对西夏的策略倾向于采取守势,考虑宋朝长期边备不良,军队战力不强,不宜出兵攻讨,这和范仲淹的看法相似,也和有些人认为“和戎为利,征戎为害”的观点一致。尤其三川口战役宋军惨败,使固守主和的声音渐受重视。但韩琦仍坚持主攻,结果在次年,又有好水川之战,宋军大败,主将任福战死。

 

约在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底,朝廷对西夏策略已定调为议和守御为主。同时将陕西边防分成四个路,由四名统帅分任经略安抚招讨使,范、韩是其中二位。范仲淹的策略在于几方面:一是守策之外,更备攻术,是种积极防御的态势,看虚实来避强攻弱;二是选将领、修城寨、备军器、储粮草,完整攻守实力;三是坚壁清野,长期困敌,以逸待劳,敌军大至则守,小至则击,间隙则攻,攻守灵活。这些策略过去在他的议论中时常提出。

 

范仲淹反对韩琦出兵攻战的作法,目的是既然能使夏国无法得利于攻侵,又可疲劳其军兵,消耗其国力,毕竟宋朝大国,整体国力非西夏小国可比。当夏无法得逞,再加上辽朝的压力介入时,就不得不罢兵谈和了。自好水川败后,韩琦始信服范仲淹守议,两人同心协力。有民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脍炙人口。

202116phn017_01
历史场景人物雕像《好水川之战》,宁夏银川西夏王陵西夏史话艺术馆。(图片提供:刘朔/FOTOE)
202116phn017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3月3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