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朱元璋对“天下一家”的追求

声音导航

 

202107phn018_0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的“宝座”。南京明孝陵博物馆陈列(图片提供:俄国庆/FOTOE)
202107phn018_01

明朝是取代元朝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朱元璋北上伐元时,打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强烈批评元朝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立国之初,朱元璋提出“复汉唐之旧”,以构建新的大一统格局,追求“天下一家”的社会秩序,这体现在他的内政、民族和外交政策等方面。

 

元朝从建国之初,就制订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政策,不同的族群在法律上的地位,政治上的待遇,经济上的负担等,都各不相同。元朝在全国实行职业、户籍分等制,群体之间等级鲜明,差别明显,汉族人最受歧视。元统治者的政治、宗教和民族等政策既落后又反动,带给广大百姓经济生活的困顿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压抑,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抗。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25万渡淮北上,发起对元朝的总攻。在誓师大会上,朱元璋发布了著名的“讨元檄文”,明确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民族革命纲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反映了朱元璋对元朝统治下现实生活的不满,如果说还有宣传色彩的话,“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则反映了改革旧秩序、建立新政权的目标。他同时表示,蒙古人和色目人“虽非华夏族类”,但同生于天地之间,如果有能知礼义,愿意做我臣民的,与将一视平等,强调了中华各民族之间新的平等关系。徐达、常遇春按照朱元璋的作战计划统兵北上,所向披靡,元朝将领纷纷归降。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北伐军即下山东,取汴梁,迫近大都。1368年春正月,朱元璋就在徐达北伐的凯歌声中登上皇位,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了。

202107phn019_01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滨的老龙头明将徐达石像(图片提供:王立力/FOTOE)
202107phn019_01

明太祖曾亲眼目睹元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与压迫,他在《明太祖宝训》愤慨地抨击说:“元时任官,但贵本族,轻中国之士,南人至不得入风宪,岂是公道?”所以,明朝一建立,他马上宣布新的“天下一家”的政治追求和民族政策。“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很早出现,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众建诸侯。至春秋战国时,周室衰微,诸侯林立,但至战国诸子时代,思想家纷纷倡导“大一统”学说,此后大一统思想便成为历代王朝处理中央与边地关系的基本方向。明朝“定天下于一”的观念,体现在对统一天下的追求与渴望,希望“华夷一家”,共享天下太平之福,正如朱元璋所说“圣人之治天下,四海之内,皆为赤子,所以广一视同仁之心。”

 

为达到“天下一家”的目的,具体落实到民族政策上,朱元璋针对广大边疆民族聚居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怀之以恩”、“因俗而治”。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在消灭云南故元梁王后,傅友德遣使招抚大理总管段世,段世却三下战书,拒不归附。朱元璋明确指出:“云南自汉以来服属中国,惟宋不然,胡元则未有中国已下云南”,坚持统一。统一之后,朱元璋采取灵活的管理政策,在紧靠内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建立府州县或都司卫所,实行直接统治之外,其他地区则分别实行土司、羁縻卫所或者封贡制度,通过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实行间接统治,以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02107phn020_01
徐州城内明代卫所住所遗址(图片提供:ANYFOTO/FOTOE)
202107phn020_01

在处理与海外和周边的政权关系上,朱元璋同样贯彻了“天下一家”的思想。明朝建立后,他吸取元朝海外频于用兵的教训,致力于国内统一与周边稳定,采取“与远迩相安于无事,以共用太平之福”的政策。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后,派使臣到周边各国宣谕,建立新的宗藩关系。洪武四年(1371年),他在奉天门与大臣们的一次交谈时,阐释了新的外交方针:“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为此,他特地列出15个“不征诸夷”,包括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真腊(今柬埔寨)、暹罗、占城(今越南)、苏门答剌、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渤泥等,他还特别告诫子孙,不要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不要无故兴兵,劳民伤财。朱元璋致力恢复传统的朝贡体系,构建稳定与和平相处的周边秩序,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明朝共存在了276年时间,长期处于统一和稳定的政治局面,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与朱元璋“天下一家”的追求和制度设计是有很大关系。

202107phn021_01
明刻本《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是已发现的最早由民间绘制的世界地图,地图以中国为主,同时绘画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部分国家(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07phn021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