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王安石诗的承前和启后

声音导航

 

202103phn027_01
王安石画像(图片提供:佚名/FOTOE)
202103phn027_01

王安石的政治、咏史、写景、咏物绝句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精神和诗人的思想感情。但是他的某些诗,尤其是古体诗,虽然内容更充实,艺术上也有独创精神,但对形式注意不够,不讲辞藻,只求实用,议论过多,形象不足,是其缺点。不过这些缺点在他的绝句小诗中是不多见的。一方面,由于绝句这种形式,同那些宜于发议论、搬典故的古体诗是不同的,绝句短小隽永,言简意深,更适于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另一方面,王安石的绝句大多写于晚年居金陵期间,这时,他的政治家气概虽日趋淡薄,然而诗人的气质倒更浓郁,因而能作出“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魏庆之《诗人玉屑》引黄山谷语)的精金美玉来。

 

王安石的绝句小诗,成为南宋以后众多诗人学习的楷模。陆游云:“卧听儿诵半山诗。”杨万里云:“读半山绝句可当朝餐。”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王荆公体”,并说:“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苏(轼)黄(庭坚)之上。”直至清初,王士祯还很推崇王安石,称他是诗坛上的“巨擘”。晚清“同光体”诗人也说“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方回《桐江续集》卷三十二)。稍后的南社诗人说:“近十年来,唐诗祧矣。一二钜子,尚倡为苏、黄之派,又降则力摹临川,又降则非后山、简斋,众咸勿齿。”(柳亚子《胡寄尘诗集序》)可以得知王安石绝句小诗影响之深远。

202103phw023_01
王安石像(图片提供:邹自振)
202103phw023_01

前人论述王安石的诗学渊源,认为王安石是崇奉杜甫和韩愈,清人刘熙载的《艺概‧诗概》曾指出“王荆公诗学杜得其瘦硬”,确实,王安石诗瘦硬雄直,迥不犹人。他对杜诗当有继承,但绝不是因袭;得力于韩愈,却不为韩愈所囿。他有自己的独创性。清人吴之振《宋诗钞‧序》中谓:“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他所评价的当然包括王安石的作品。他的作品出于惨淡经营,却又妙造自然,他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评张籍诗,实际上也是自道所得。

 

王安石善于向前辈学习。他有些绝句,套用前人诗而略加改进,就能推进一个意境,如受人称道的《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关于末句“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曾对黄庭坚说:古诗(《指梁代王籍的《过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后句,我以为不如“不鸣山更幽”。

 

关于王安石晚年诗风的转化,诗人有一首《示俞秀老》的绝句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君诗何以解人愁,初日红蕖碧水流。

未怕元刘妨独步,每思陶谢与同游。

202103phn028_01
四川成都浣花溪公园内的黄庭坚及王安石雕像(图片提供:黄金国/FOTOE)
202103phn028_01

金华俞秀老是诗人晚年居金陵时的朋友。俞是当时的隐士,诗以林泉为主要描写对象,境界幽深,风格疏朗。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形容秀老的诗歌美妙天成,有如红蕖(粉红的荷花)“清水出芙蓉”。“元刘”即元稹、刘禹锡,诗人用反意,说秀老的诗格调很高,不怕时人超出于自己之上,意谓俞诗超群出俗,独一无二。“陶谢”,指晋、宋时的陶渊明、谢灵运,诗人赞美秀老之诗有着陶渊明的浑然天成、谢灵运的清新可爱。其实,王安石的这首论诗绝句对于俞秀老全是虚美之辞,而对他自己倒是很合适,是诗人晚年诗风趋向深婉,由写政治、咏史怀古转而去写自然、描景咏物,以至对陶、谢诗风景仰、热爱的自我写照。以“初日芙蕖碧水流”来形容王安石清幽自然的绝句风格是再恰当不过了。

 

宋人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云:“七言绝句,唐人之作往往皆妙。顷时王荆公多喜为之,极为清婉,无以加焉。”其实,除五言、七言绝句外,王安石于诗人们很少涉猎的六言绝句领域,所作也是居宋人之首,可读《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此诗作于神宗召他入京,准备变法的熙宁元年(1068年),时诗人48岁。诗人重游西太一宫,距初游已三十二年。在这初游与重游之间的漫长岁月里,诗人叹息父母双亡、家庭多故,自己在事业上也没有做出成绩,因而触景生情,感慨颇深。这两首诗,正是诗人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是王安石诗歌具有浓厚的政治气息、多慨叹之作的又一佐证。

 

六言诗始见于建安诗人曹丕、孔融之作,唐人以王维《田园乐》二首最著。宋人六言绝句颇为流行,王安石作此诗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均有和韵。据说苏轼后来游西太一宫时,对着写在墙上的这两首诗注视很久,然后情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赞赏说:“此老,野狐精也。”无怪乎陈衍《宋诗精华录》称颂此诗:“绝代销魂,荆公诗当以此二首压卷。”

 

王安石是具有改革精神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改革精神,不仅充分表现于“熙宁变法”和“荆公新学”,同时也浇灌了他的文学,开出了奇花。九百多年来,他的政治和学术受到历代士大夫的诋毁,然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不可动摇的。除了在散文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外,也是宋诗的重要作家,对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来说是后辈,对苏轼、黄庭坚、陈师道来说则是先进。他以精练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写下四百多首绝句,在格律诗以至整个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