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王安石因何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声音导航

 

202103phn009_01
唐宋八大家群像,江苏省扬州佛教博物馆藏品(图片提供:杜宗军/FOTOE)
202103phn009_01

王安石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九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他的政绩聚讼纷纷,争论不休;而对他的文学成就,却几乎是众口一辞地给予高度评价。王安石的散文成就甚高,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故他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指活跃于唐、宋两代文坛,在散文创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之名,始于明初朱右选编的《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的《文编》所选唐宋文,也只选了八家的作品。稍后的茅坤沿用朱右、唐顺之的说法,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遂使“唐宋八大家”之名称广为流传。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散文家。他们针对六朝以来浮华空洞的文风,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学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韩愈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他们都将古文创作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散文真正成为有思想、有生活的东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而广泛地批判、荡涤了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浮艳文风,以古文击溃了骈文,并取代了骈文的统治地位,使中国古代散文真正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到了北宋中叶,针对晚唐五代以来空洞、浮艳、艰涩的文风,欧阳修又领导复兴古文运动,继承宋初柳开等人倡导的复古运动。欧阳修以韩愈为宗,主张“道纯则充语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在理论上强调以“道”充“文”,强调以内容决定形式,在实践上又能不受自己理论上过分轻文倾向的干扰,从而使复兴古文运动取得可喜的成绩,涌现出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大家。

 

总之,“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是散文发展中现实主义与形式主义交战的产物。他们的理论实践代表了古代散文发展的主流。他们的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座高峰,并且对后世文学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创作上,“唐宋八大家”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大体说来,唐代两家之文雄健 奔放,奇崛简峭;宋代六家之文平易通顺,委曲婉转。清人吴振干说:“奥若韩,崤若柳,宕逸若欧阳,醇原若曾,峻洁若王,既已分流而别派矣。既如眉山苏氏父子兄弟相师友,而明允(苏洵)之豪横,子瞻(苏轼)之畅达,子由(苏辙)之纡折,亦有人树一帜,各不相袭者。”的确,韩愈文雄奇,柳宗元文峻洁,欧阳修文委婉,曾巩文醇厚,王安石文劲峭,苏洵文恣肆,苏轼文豪放,苏辙文澹泊,都自成一体。反映出“唐宋八大家”流分派别、绚烂多姿的面貌。

 

王安石为文主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大都有针对性、现实性,用以表达他的政治主张,或对学术问题的见解,以及为学做人的态度等,有较实际的内容和强烈的思考。他把文章的修辞比作器物的刻镂绘画,要以“适用为本”(见《上人书》),反对那些只讲辞藻不顾道理,只讲理论不顾事实,以堆积典故为有学问,“以雕绘语句为精新”,不能“济用”的作品(见《上邵学士书》)。王安石也注意文章的艺术技巧,而且力求创新。正如清人刘熙载云:“介普之文得于昌黎(韩愈),在陈言务去。”(《艺概》)

bulb

“务为有补于世”

出自王安石所写的《上人书》,意思是指写文章的人,所写的文章要为社会而作,反映社会现实,一定要有益于社会。

202103phw009_01
王安石画像(图片提供:邹自振)
202103phw009_01

王安石写的大多是议论文。其中包括不少书信如《答司马谏议书》等。有的记述文如《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等也是借游发议、借事发议。这些议论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语言简朴,概括性强。人们历来推崇他的短论如《读〈孟尝君传〉》,其实如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等长篇,亦同样具有“笔力简而健”的劲峭特色。

202103phw008_01
抚州王安石纪念馆(图片提供:邹自振)
202103phw008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