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王安石因何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聲音導航:

 

202103phn009_01
唐宋八大家群像,江蘇省揚州佛教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杜宗軍/FOTOE)
202103phn009_01

王安石作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九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他的政績聚訟紛紛,爭論不休;而對他的文學成就,卻幾乎是眾口一辭地給予高度評價。王安石的散文成就甚高,有着非常鮮明的特色,故他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指活躍於唐、宋兩代文壇,在散文創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唐宋八大家」之名,始於明初朱右選編的《八先生文集》。明中葉,唐順之的《文編》所選唐宋文,也只選了八家的作品。稍後的茅坤沿用朱右、唐順之的說法,編選了《唐宋八大家文鈔》,遂使「唐宋八大家」之名稱廣為流傳。

 

韓愈、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散文家。他們針對六朝以來浮華空洞的文風,積極倡導古文運動,學習、繼承先秦兩漢散文的優良傳統。韓愈主張「文道合一」、「文以載道」;柳宗元主張「文以明道」。他們都將古文創作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散文真正成為有思想、有生活的東西,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深刻而廣泛地批判、盪滌了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浮豔文風,以古文擊潰了駢文,並取代了駢文的統治地位,使中國古代散文真正向前發展了一大步。

 

到了北宋中葉,針對晚唐五代以來空洞、浮豔、艱澀的文風,歐陽修又領導復興古文運動,繼承宋初柳開等人倡導的復古運動。歐陽修以韓愈為宗,主張「道純則充語中者實,中充實則發為文者輝光」,在理論上強調以「道」充「文」,強調以內容決定形式,在實踐上又能不受自己理論上過分輕文傾向的干擾,從而使復興古文運動取得可喜的成績,湧現出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大家。

 

總之,「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古文運動的產物,是散文發展中現實主義與形式主義交戰的產物。他們的理論實踐代表了古代散文發展的主流。他們的散文是中國古代散文的一座高峰,並且對後世文學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在創作上,「唐宋八大家」風格多樣,異彩紛呈。大體說來,唐代兩家之文雄健奔放,奇崛簡峭;宋代六家之文平易通順,委曲婉轉。清人吳振乾說:「奧若韓,崤若柳,宕逸若歐陽,醇原若曾,峻潔若王,既已分流而別派矣。既如眉山蘇氏父子兄弟相師友,而明允(蘇洵)之豪橫,子瞻(蘇軾)之暢達,子由(蘇轍)之紆折,亦有人樹一幟,各不相襲者。」的確,韓愈文雄奇,柳宗元文峻潔,歐陽修文委婉,曾鞏文醇厚,王安石文勁峭,蘇洵文恣肆,蘇軾文豪放,蘇轍文澹泊,都自成一體。反映出「唐宋八大家」流分派別、絢爛多姿的面貌。

 

王安石為文主張「務為有補於世」,他的文章大都有針對性、現實性,用以表達他的政治主張,或對學術問題的見解,以及為學做人的態度等,有較實際的內容和強烈的思考。他把文章的修辭比作器物的刻鏤繪畫,要以「適用為本」(見《上人書》),反對那些只講辭藻不顧道理,只講理論不顧事實,以堆積典故為有學問,「以雕繪語句為精新」,不能「濟用」的作品(見《上邵學士書》)。王安石也注意文章的藝術技巧,而且力求創新。正如清人劉熙載云:「介普之文得於昌黎(韓愈),在陳言務去。」(《藝概》)

bulb

「務為有補於世」

出自王安石所寫的《上人書》,意思是指寫文章的人,所寫的文章要為社會而作,反映社會現實,一定要有益於社會。

202103phw009_01
王安石畫像(圖片提供:鄒自振)
202103phw009_01

王安石寫的大多是議論文。其中包括不少書信如《答司馬諫議書》等。有的記述文如《遊褒禪山記》、《傷仲永》等也是借遊發議、借事發議。這些議論文結構嚴謹,說理透徹,語言簡樸,概括性強。人們歷來推崇他的短論如《讀〈孟嘗君傳〉》,其實如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等長篇,亦同樣具有「筆力簡而健」的勁峭特色。

202103phw008_01
撫州王安石紀念館(圖片提供:鄒自振)
202103phw008_01
Author:
Last updated:
2024-01-08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