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部《诗经》何以吟咏千年?

0402phn001
竹简
0402phn001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曾概括为赋、比、兴。古代最早提出这三个概念的是《周礼‧太师》和《毛诗序》。他们把它与风、雅、颂合起来称为诗之六义

据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一书中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个说法很简单明确,用现代的话说,所谓赋,就是对事物直接的陈述描写。比是打比喻,对事物形象的比况,使它的特征更突出、更鲜明,或更能表明它的本质。兴,是兴起或发端,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或眼前之景起个头儿,然后再引出所要歌咏的事。

 

章节回环复沓,是《诗经》(特别是民歌部分)在篇章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所谓复沓,就是指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的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地咏唱。这是由于《诗经》中的诗本来是入乐歌唱的。它们或产生于集体劳动中间,此唱彼和;或一人唱众人和;或者出于男女相好,衔接对唱,而自然地形成了联章复沓的形式。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是中国古代四言诗的滥觞和代表。但四言虽属它的基本句式,却也不是唯一句式,它根据诗的内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往往也有许多灵活变化。如《魏风‧伐檀》一诗,除四言外,还兼有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句式。《召南‧行露》则又以五言为主,兼用四言。《邶风‧式微》是一首两章三十二字的小诗,就有二言、三言、四言、五言的变化。由此可知,《诗经》虽以四言为主,但也有不少突破。

 

《诗经》的语言,用词丰富,表达准确,且富于音乐美。就以词汇来说,《诗经》中使用的动词、形容词数量就非常多。据统计《诗经》作品中仅用于表示手的不同动作的动词就有采、掇、捋、按、握、拾、抽、授、招、拨、携、执、捣、提等不下五十多个。这说明《诗经》在表现事物时,是多么追求细致、精确。另外,《诗经》还善于使用各种重言迭字词、双声、迭韵词,来增强形象感和表现力。重言,如关关、坎坎、灼灼、依依、萋萋、摇摇、喈喈等等。双声与迭韵词,如参差、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窈窕、辗转、漂摇等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既增了状物的形象性,又使声调和谐,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诗经》产生于二三千年以前,又多是当时人民随口唱出的民歌,当然并没有甚么统一规定的、严密的韵律。但声音的和美自然,是它的特征。后人说:《毛诗》之韵,动乎天机,不费雕刻。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