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30039ph019
瑞石楼七楼,穹窿顶的角亭
30039ph019

开平第一楼:瑞石楼

瑞石楼,位于开平市潭江上游蚬岗镇锦江里,建于1923年,1925年竣工,占地9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典型的居楼式碉楼。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瑞石楼的主人叫黄璧秀,号瑞石,清朝末年漂洋到美国谋生。后来,他带长子黄畅兰、次子黄赐兰在香港经营药材和钱庄,积聚不少财富。瑞石楼首层至五层楼体每层都有不同的线脚和柱饰,增加了建筑立面的效果。楼顶部有三层亭阁,凸现西方建筑独特风格,其中以四周用承重墙接托的罗马穹窿顶和以支柱支承的拜占庭穹窿顶造型最为显著,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高达29.55米的九层碉楼傲然矗立,直到今天还是开平现存最高的碉楼,赢得“开平第一楼”美誉。

 

瑞石楼的楼名为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除了配置了枪械、铜钟、探照灯等防御匪患器物外,楼内布局明显受西方生活的影响较大。第一层是客厅,第二至六层每层都配备设施齐全的厅房、卧室等。大量的灰塑图案中,融入中国传统的福、禄、喜、寿等内容,在西洋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楼内家具形式与陈设表现出十足的岭南传统格调,酸枝木的几案、椅凳、床柜,柚木的屏风,坤甸木的楼梯、窗户等,用材讲究,做工精致,特别是用篆、隶、行、草、楷等多种书法刻写的屏联,更具中国传统风韵。

30039ph020
瑞石楼外观酷似欧洲古城堡
30039ph020

开平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

迎龙楼,位于开平市潭江下游冲积平原的赤坎镇芦阳村三门里中央,原名迓龙楼,由关圣徒率先宣导,关圣徒夫人变卖首饰作为启动资金,村人共同集资,终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86年)建起。该楼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现楼高三层11.4米,为全村制高点。第一二层用明朝土法烧制的大型红泥砖砌筑,墙厚93厘米,为明朝原构,这早期建造的部分是开平现存碉楼中最早的历史遗存。第三层为1920年用青砖加建,开窗比第二层大,其正面的外墙上嵌有“迎龙楼”的楼匾,内部楼面为木梁板结构,横梁和楼板是明朝原有的建构。迎龙楼为方形的建筑楼体,造型厚实简洁,极少额外的装饰,风格拙朴,楼顶为传统的硬山顶式。四角各有一个向外突出的落地式塔楼,塔楼的第二三层开设了“︱”字型射击孔。迎龙楼长方形的建筑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非常传统,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完好保存了开平碉楼的早期形态,反映出从传统合院民居向碉楼过渡的特征。现时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迎龙楼建成后多次成功地保护民众避免了洪涝和匪盗的侵袭,清光绪九年(1884年)和三十二年(1908年),开平遭遇了两次大水灾,洪水淹过屋顶,但因有迎龙楼和瑞云楼的庇护,乡亲平安无事。遗憾的是,历史更悠久的瑞云楼在1962年被拆毁。

30039ph018
朴实的迎龙楼尚未受西方建筑艺术影响,是开平碉楼原始的模式
30039ph018

最精美的碉楼:铭石楼

铭石楼,位于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1925年兴建。楼高六层,由主楼和附楼组成,是楼宇院落自成一体的居楼,钢筋混凝土结构。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楼主旅美华侨方润文早年在美国谋生,开过餐馆,后以“其昌隆”杂货舖起家。铭石楼首层为厅房,二至四层为居室,设有客厅、厢房、厨房。朴实无华,体现传统的中轴对称特点。第五层为祭祖场所,设有神龛,神龛周边开敞空间,前部是一宽敞的柱廊,八根柱子为爱奥尼亚柱式,四周平台为变形的罗马栏杆,正面正中巴洛克曲线山花,下为“铭石楼”匾额。四角悬挑的“燕子窝”,设有枪眼。第六层平台正中有一爱奥尼亚立柱、中式琉璃顶的六角形瞭望亭。楼内墙壁多用黄、蓝、白三色,黄、白为底色,蓝色为腰线或点缀用,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

30039ph021
铭石楼顶层天台,模仿爱奥尼柱式的六角亭
30039ph021
30039ph022
铭石楼一层大厅,神龛上方挂着碉楼主人美国华侨方润文和三位妻子的肖像,左为五彩玻璃彩绘隔断屏风
30039ph022

抗日避难所:云幻楼

云幻楼,位于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合安里,建于1921年,居楼,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简朴,围墙院落,自成一体。民国初年,腰缠万贯的马来西亚华侨方文娴仿效其他华侨,在家乡建造碉楼,除了沙、石以外,几乎所有材料都是从海外进口。该楼首层为公用,设两个客厅,中为通道。1920年楼主自撰的“云龙风虎际会常怀怎奈壮志莫酬只赢得湖海生涯空山岁月,幻影昙花身世如梦何妨豪情自放无负此阳春烟景大块文章”,木刻长联在祖先堂通往阳台的正门侧。云幻楼不仅为家人提供了庇护,在抗战期间也成了村民的避难所。一次侵华日军入村搜掠,乡邻入楼避难。因楼身坚固,日军只撞落一个门栓,只能悻悻而归。云幻楼后人较早交付政府托管并同意对外开放,是自力村除了铭石楼之外,另一座能够让游人进入参观的碉楼。

30039ph023
云幻楼,顶层是西式敞廊式平台
30039ph023

与天际飞雁齐平:雁平楼

雁平楼,位于开平市百合镇齐塘村委会河带村村外路边,方形基座占地120平方米。从第三层向外飘出,每个立面各有十条廊柱支撑,蔚为壮观;第四五层依次缩入。其五层顶部位于层层收进的拱廊中央,在外观上为传统的四角攒尖顶形式,与整体建筑组成“金字塔”形。整体采用混凝土结构,屋脊用混凝土按照当地传统做成起翘的形式。簷部下方由实体墙面支撑,墙身青灰色,灰雕图案隐约可见。楼主黄沾春为清朝贡生黄升桂之嫡孙。1894年奉父命出洋留学,四年后回家结婚,三年后携妻妾移居加拿大,1922年举家归乡,1923年防匪盗而兴建该楼,耗资三万双毫银,折合现时人民币约24万元。因其是当地最高的建筑,号称与天际飞雁齐平,故名。

 

“机器人碉楼”:中坚楼

中坚楼,位于开平市蚬岗镇东和村的村后右侧,由村民于1918年集资兴建,为众人楼,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六层,占地面积45平方米,四周空旷,楼正面第三层的两侧凸出两个圆柱状体,后面第四层亦同,再往上三层则由三条“牛腿”承托。后面第四层中间有一个圆洞,第五层的两端则为“燕子窝”,楼顶有一炮台,四个墙角建成悬挑的“燕子窝”,“T”形与长方形的枪眼遍布楼体,以防匪患。因该楼建筑外形奇特威严,似一个机器人,有嘴、眼睛,故后人戏称“机器人碉楼”。

bulb

“牛腿”

牛腿,是梁托的别名。其作用是在混合结构中,梁下面的一块支撑物。在古建筑中,“牛腿”的学名叫做“撑栱”。

30039ph024
被废弃多年的中坚楼正面
30039ph024

头顶拜占庭式头盔的方氏灯楼

方氏灯楼,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地名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第三山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千米。1920年由今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和海外华侨共同集资兴建,一座五层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碉楼,仅用8个月就竣工完成。楼高18.43米,标准层高三层,第三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四层为挑台敞廊,四面悬挑,第五层为西洋式穹窿顶的亭阁。这座典型的更楼对防备土匪袭击起到积极的预警防卫作用。楼内配备有十多名联防队员长期驻守,配有七九枪(中正式步骑枪的型号),“毛瑟”枪(由德国毛瑟兵工厂研发生产的枪),还有两支从美国购进的马枪。后来又在第一层设置了发电机,楼顶设一盏探照灯,都是从德国进口的。由于集资人多为方姓,楼上设置有探照灯,因而又被称为“方氏灯楼”。当地人形象地说此探照灯“好犀利”,灯光射到水口,水口人可以看书读报,照到附近的小鸡,小鸡都晕倒。

30039ph025
方氏灯楼
30039ph025

抗日堡垒:南楼

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1912年司徒家族为防盗贼而建的更楼,高七层19米,钢筋水泥结构,占地面积3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设有探照灯。它南临潭江之水,北扼东滘龙公路,是三埠、赤坎水陆交通要塞,形势险要,司徒氏四乡团队队部就设立于此。对保四乡安宁,起着重大作用。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侵华日军为了将在海南岛部队撤退,企图打通南路干线,开辟四邑直通两阳之捷径,由新会、江门出广州的交通线。司徒氏四乡自卫队据守南楼、北楼,抗击沿潭江进犯之敌。敌人占领龙溪里,以机枪扫射牵制北楼,以汽艇3艘从水上猛袭南楼。南楼自卫队在楼顶架起轻机枪,反击来犯之敌,击毙敌人十多人,迫使敌军后退,改从龙滚冲登陆,以村外的低蓢田为掩护,向南楼摸来。自卫队居高临下,待敌人到达有效射程,以机枪猛烈扫射,敌人缩回。1999年,开平市人民政府筹资三百多万元,在原址建成南楼纪念公园,增设纪念馆、七烈士雕像、牌楼等,供人凭吊和纪念。

30039ph026
南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探照灯,司徒家族为防盗贼而建
30039ph026

父子楼:六也居庐与性如别墅

位于开平市赤坎镇五堡大同里,两栋造型酷似,因并相连着似立在田野中的“父子”楼,故又称“父子楼”,是由旅美乡亲谭华强于1930年回国兴建。右楼名为“性如别墅”,是谭华强为纪念父亲谭性如养育之恩而建;左楼名叫“六也居庐”,是建给他的妻子黄玉銮居住。这两栋楼是在美国读建筑工程系的谭华强与堂兄共同设计,布局独具匠心。两栋楼的楼高均为三层,占地面积分别近5亩,中间建“父子楼”,各楼前中间设有梯级上二楼,前、左右有铁门,二三楼有阳台,有铁窗柱、铁门。每层都设置主睡房、客房等。楼顶建有“通天井”和“八角窗”的特殊设置,便于空气流通,还有自来水和手摇抽水系统,楼顶建蓄水池,楼外建了水井,天棚建造有两张水泥躺椅,各大厅、阳台、楼前均雕塑有国画、诗词。建筑材料和防雷设备均是进口,外观造型和配套设施都是欧美式设计,有“赤坎江南第一楼”美誉。楼主谭华强的父亲谭性如,在光绪年间赴美经商。1953年,土改运动时错伤其家。1954年谭家不计前嫌,将“父子楼”借给公社生产队使用三十多年,分文不收。2002年7月,开平市市长施昭平访问加拿大多伦多,谭国铁拜托开平市政府代管祖楼。8月,双方成协议,开平市政府为其代管50年,并拨款修葺两楼,工程分三期进行。

30039ph027
修缮前的六也居庐正面
30039ph027

斜过比萨塔的南兴斜楼

南兴斜楼,又称边筹筑楼,位于开平市蚬岗镇春一村委会南兴里,村民集资于1903年兴建的更楼,钢筋混凝土结构。清末时期,春一村一带因地处开平蚬岗镇和台山三八镇交界处,盗贼猖獗,村民在村旁建筑南、北、中三座品字形的碉楼。其中,南楼高五层,中楼高六层,北楼高七层。在建北楼时,却遇到资金不足和地基松软的问题,只好边筹资金边施工,致使工程时断时续,建了两年多才建好。村民因此将北楼命名为“边筹筑楼”。随着地基不断下沉,碉楼向东南愈来愈倾斜,以至于住进该楼的更夫,要用二块砖头将床铺东南角垫高才能睡下。该楼“斜而不倾”的倾斜角度达15度,楼的中心线偏离2米多,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建成百年来,其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次大地震,把村中的两间房子都震塌了,可此楼却完好无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次12级强台风来袭,除了顶部轻微受损外,其余部位安然无恙。

30039ph028
南兴斜楼,楼倾斜角度15度,楼的中心线偏离两米多 
30039ph028

山石碉楼:竹称楼、竹莲楼

竹称楼和竹莲楼位于开平市大沙镇竹莲塘村后,楼高均四层,长宽均为4至5米。碉楼墙体是利用当地的大块鹅卵石和山泥三合土做建筑材料筑成,造型单一,每座石碉楼都有1至3个圆形炮眼,外形粗糙、楼身小,楼层矮,木门铁窗,楼顶结构本土化,但却坚固耐用,这种碉楼实物遗存目前极少。竹称楼建于1918年,楼高15米,顶部砖瓦结构,是多户人家集资建造的更楼,建成当年就遇到土匪来抢劫,村民在顶楼居高临下,打死打伤土匪不少人,成功击退来敌。村民看到碉楼防卫有效,但楼内地方狭小,容纳人数有限,在1924年又集资建成了竹莲楼,也是更楼。史料记载,竹称楼于1920年6月15日和1930年6月15日(大沙墟日),先后两次击溃土匪头吴庚有和“大眼海”劫村的企图,为保卫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立过大功。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01月2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