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武夷山有何独特的民俗文化?

30003ph058
古粤城村民居
30003ph058

武夷山脉是绵亘福建西北部的最大山脉,武夷山一带的闽北文化是八闽大地最早开发的地域文化之一。福建省民居民俗文化,以城村、兴贤、下梅、曹墩等村落最具独特地方特色。城村又名“古粤城村”,坐落于西汉闽越王城的东北角,是闽北交通要道,富有古代闽越遗风。兴贤古街是朱熹童年的家园,保留着众多珍贵物品的历史遗址,是孕育着朱子理学文化的摇篮。下梅曾是武夷山茶叶,走向全国,销往世界的集散地,是武夷万里茶路的起点之一,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名衔。曹墩位于武夷九曲溪上游一马平川的地带,以产武夷岩茶著称,有着丰厚的民间历史文化积淀。

 

城村民俗村

城村是福建的历史文化名村,坐落于武夷山南麓,西汉闽越王城的东北角。崇阳溪清波环流,周围山峦峻秀,林木繁茂,生态环境良好。城村南面门坊上存有“古粤”砖雕。相传村落始建于隋唐,兴于宋元,在明清时十分繁荣。这里自古农业发达,手工业兴旺,交通发达,水路畅通,是闽北交通要道和通商大埠。城村的古邑风貌浓郁,“古粤”村门、“四朝逸志”百岁坊、赵氏家祠、林氏家祠、李氏家祠等古建筑历尽岁月的磨洗,依旧展示昔日的风华。城村古闽越风情舞、傩舞、茶歌、杂技展示了古闽越文化的遗风。

bulb

傩舞

傩舞又叫“大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是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至正月十六期间表演。

30003ph060
百岁坊牌匾
30003ph060

兴贤民俗村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五夫里,坐落于武夷山的东南面,历史上名人辈出,还是理学家朱熹童年的家园。兴贤古街是五夫里中一条古文化遗址众多的古街,被称为兴贤民俗村。兴贤古街,自五虹桥起,到双龙桥止,全长一千多米,由籍溪坊、中和坊、儒林坊、朱至坊、紫阳坊、双溪坊等六个街坊组成。街坊中,跨街的牌坊众多,并鑴刻着众多名人书法的匾额,如“崇东首善”、“五夫荟萃”、“紫阳流风”、“天地钟秀”、“天南道国”等,为这条古街平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古街上有“兴贤书院”、“刘氏家祠”、“朱子社仓”、“朱子巷”、“五贤井”诸多古建筑遗存。朱子巷是朱熹当年读书所经过的街巷。“朱子社仓”乃朱熹赈灾的遗址,是珍贵的历史遗迹。

30003ph061
籍溪胜境
30003ph061

下梅民俗村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的东部,是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古村落,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誉。下梅村,坐落在梅溪的下游,故称下梅村。这个村落富有独特的风格,一条长七百多米的当溪,把下梅分为南北两条街。当溪两边建有遮风避雨、交易闲谈的“美人靠”,成为下梅一条独特的风景线。在清代,下梅是武夷茶市的集散地。当溪与梅溪相接,曾是武夷万里茶路的起点之一。武夷岩茶通过这条水路,由此北上通过商贾运销各地,远至俄罗斯等国。另一条南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港泉州,及当年五口通商的福州、厦门、广州,远销欧亚各国。下梅存有邹氏家祠、邹氏大夫弟、参军弟、西水别业、儒学正堂等古建筑,其砖木雕花门楼、窗棂极其精致,极具审美价值。在民俗风情方面,下梅的龙舞、唢呐表演、山歌,富有地方色彩。其做鸟饭、制作凤凰蛋的习俗、庙会活动都颇值一赏。

bulb

唢呐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在新疆西晋时期的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有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十六世纪在中国的民间流传,明清以来民间经常使用。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称作碗的喇叭口。闽语、潮语等语种称为的禾、吹或鼓吹,或称“八音”。

30003ph062
下梅“当溪”
30003ph062

曹墩民俗村

曹墩位于九曲溪上游,这里地势开阔、平坦、四面青山环抱,九曲溪上游的桐木溪穿流而过,土地肥沃,是武夷山粮仓茶乡。村里古宅排列有序,保留着传统的打铁店、竹刻店、弹棉铺、草药铺、打金店、理发店、酒坊、豆腐坊。它跨越了数百年的沧桑历程,依旧保留着历史的文化遗存。店铺里有一些楹联,如理发店的“做人间顶上功夫,操天下头等大事”,棉花铺的“新花雪色晴日能舞,古调琴声单弦可弹”,保留着传统民间文化诙谐风趣的特点。曹墩,自古以产茶出名,这里的茶品质清香,令人回味。这里还有家家户户种兰花的习惯,幽兰丛生,香气四溢。当地的民间饮食文化也十分发达,那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让人们享受农家美食的口福。

30003ph059
曹墩民居
30003ph059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01月0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