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何品味武夷茶?

30003phn001_01
品尝武夷茶(图片提供:Shutterstock)
30003phn001_01

武夷山,北拒寒流,南迎暖风,气候温和湿润,云缠雾绕,最宜武夷岩茶的生长。武夷岩茶独具“花香岩韵”的特色,品质极佳。千百年来,经历代茶农的选育培植,其品种繁丰。武夷岩茶繁盛期所出现的“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丛,名闻遐迩。其传说神奇,佳话连篇,为人代代传颂。经悠久历史的时间磨洗,目前武夷茶最著名的品种有大红袍、肉桂、水仙、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黄观音、矮脚乌龙等等,它们不仅品质好,制作工艺精湛,还远销海内外。“大红袍”享有“武夷茶王”之称,其香气浓郁,味醇回甘,独具“岩韵”之美。

bulb

四大名丛

武夷名丛是福建武夷山选育成的茶树优良单株的总称。武夷四大名丛有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产于武夷茶区。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负盛誉。

30003ph053
武夷山御茶园一隅
30003ph053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精致、细腻,主要有采青、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拣剔等多道工序:

  • 采摘:采摘的时间要恰到好处,茶叶过嫩,茶叶太老,都制不成珍品,只有把握好采摘的准确时间,才能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上品好茶。
  • 萎凋: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
  • 做青:做青难度大,工艺精巧,是形成武夷岩茶“三红七绿”、“绿叶红镶边”和色香味俱全的关键环节。
  • 炒青与揉捻:主要是做青后,巩固其品质并把香气加以纯化。
  • 烘焙与拣剔:先是“走水焙”,拣剔后再加焙纯火。这程式对新茶的耐泡度、醇和度、熟化香气、增进汤色十分关键,技术难度高,对岩茶品质优劣影响重大。
30003ph055
武夷制茶工艺
30003ph055

武夷山人除善于种茶、制茶外,还善于研究武夷茶的泡饮工艺。他们远在过去传统的煮茶、斗茶、鉴茶的基础上,把品茶、观景和赏艺上整理出一套“武夷茶艺”,它出之有典,含之有物,深受宾客赞赏,共三九二十七道:恭请上座、焚香静气、丝竹和鸣、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沫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兰芷、品啜甘露、三斟石乳、领略岩韵、敬献茶点、自斟漫饮、欣赏歌舞、游龙戏水、尽杯谢茶。

30003ph056
武夷泡茶工艺
30003ph056

喊山是一种古老的祭茶风俗,用以祈求神灵保佑茶事顺利、茶产丰收。元代,武夷岩茶被朝廷封为贡品,并在武夷山四曲溪畔南边“御茶园”,把喊山风俗规范成为御茶园的祭祀形式。元明时代,武夷山“喊山”祭俗极为重要,当年官方特地在御茶园后山建有“喊山台”,“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台上建有亭,周围立有栏杆,并种植花木。每当惊蛰之日,在喊山台举行祭祀活动,供有三牲、酒馔、点香燃烛,顶礼膜拜,宣读祭文,以祈求茶事兴旺。喊山风俗在武夷山御茶园沿袭了二百多年,成为武夷山典型的茶俗。至于斗茶,也称“茗战”,始于五代、盛于宋元。它既比试茶质的优次,也是比试烹茶技艺高低的一种艺术活动。斗茶,对茶叶、水质、茶具的优次都十分讲究。唐代范仲淹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是武夷山当时斗茶盛极的证明,对研究武夷山茶文化有很大的价值,也说明在唐代武夷山已开创斗茶活动了。宋代,武夷山的斗茶活动非常盛行,每年春茶采制后,都会举行斗茶,斗出极品茶,用以作为贡品,同时也斗出经验,互相交流经验以提升贡茶的品质和产量。苏东坡的“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说明当时斗茶是选送官茶的一种方法,广被采用。

 

在千百年来,中外名人笔下描述武夷茶的诗文,灿若星辰。远自唐宋元明清,直至现当代的无数名人以至海外宾客、诗人,都留下众多有关武夷茶的诗词文赋。如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朱熹,元代的赵孟俯,清代的郑板桥,当代的郭沫若、赵朴初、莫言,美国的温黛珍、英国的爱德华‧扬、英国的拜伦等,不胜枚举。宋代以《岳阳楼记》名闻天下的范仲淹诗云:“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赞颂历史悠久的武夷奇茗,早已名冠天下。当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者莫言的诗作:“武夷形胜地、茶叶堪称王。一袭大红袍,千里闻异香。”赞美武夷山的大红袍是香闻千里的茶王。美国的温黛珍则诗赞:“水帘洞下伴长吟,情满山川诗满心,香茗一杯神已荡,醉人犹有异乡音。”极写武夷茗茶异香醉人,具有令人心怡神畅,乡音缭绕的审美效应。

30003ph057
宋代范仲淹咏茶诗
30003ph057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01月0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