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徽州的文学艺术造诣有多高?

20201ph027
徽州文学作品
20201ph027

徽州文学

徽州文学常为研究徽州文化的学者所忽视。一般认为,徽州文学是徽州文化中的弱项,因为徽州历史上似乎没有以文学著称于世的文学家。其实徽州文学自有其闪光出采之处。徽州历史上的文学创作非常普及,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不少人能诗善文。不仅许多学者、书画家、科学家、工艺家、官员都有诗文结集,而且商人、武术家以及农民、农妇都有见之史籍的诗文创作。有的村庄甚至可称文学村,如歙县江村,截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即有78位作者,著书155种。清初诗歌总集《诗观》共选入安徽作者二百六十多人,其中169人为徽州人。由此可见徽州文学创作的盛况。

 

徽州文学家有不少作品传诵千古,历久不衰。如唐朝晚年定居祁门的张志和的《渔父歌》,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等。善于开拓创新是徽州文学家的又一特点,如唐代歙县吴少微与富嘉谟共创了一种“富、吴(文)体”,大有益于扫除南北朝的浮靡文风。宋代绩溪县胡仔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的《苕溪渔隐丛话》,侧重论文考义,评诗重自出新意,不随人后;元代歙县方回的《瀛奎律髓》,论诗极多独到之见;清代歙县张潮的《幽梦影》,融合艺术美学与生活美学于一书,体裁别致,颇多卓异见解,且极富文采。至于现代绩溪的胡适,首倡白话文学,并写出了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歙县的陶行知创撰了大量口语诗歌;太平的苏雪林,跻身“五四”时期最著名的女作家之列。

bulb

《渔父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bulb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徽州戏曲

徽州早在东晋时代已有歌舞演出的记载,明清时代,戏剧艺术极其繁荣。徽州古老的剧种,除了著名的徽戏,还有傀儡戏、傩戏、目连戏。傀儡戏,即木偶戏,是祭祀活动中的一个项目。木偶七八十个,生、旦、净、末、丑角色一应俱全。演员三至四人,文武场各有一人掌控,分别操纵木偶角色及各种乐器。唱腔为徽腔,常演的剧目有《玉堂春》、《二进宫》等。

 

傩戏,又称“徽州傩”,它融合了徽州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民情,自宋以来,已由原始的“驱除疫鬼”发展成包括驱邪扶正、祭祀祖先、祈求平安、祈求丰收等众多内容的迎神赛会活动。徽州傩的表演,以现代戏剧的概念来考量,它算不得戏,只能称之为“舞”。徽州目连戏产生于明万历期间。祁门人郑之珍所撰《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一经问世,迅速流传,影响不断扩大。郑本目连戏充满徽州风土人情,基本唱腔是“弋阳腔”,在表演形式上糅进了许多徽州民俗活动的内容和民间杂耍的技艺。凡是庙会、祭祀迎神活动,徽州人必唱目连戏。

 

徽戏,亦称徽剧,是徽州最有影响的剧种。徽戏最独特之处是声腔,徽戏的声腔吸收了余姚、海盐、弋阳、昆山四大声腔,特有的“滚唱”艺术更在南方戏剧声调的发展史上别开生面。徽戏的表演艺术多姿多采,其特点是排场宏丽,武技高超,并且高度重视表演的动作性。徽戏的剧目也极为丰富,据说有一千多出。徽州的剧作家,最著名的有汪道昆和创作了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雷峰塔传奇》的汪廷讷。清代,四大徽班进京,徽戏不断发展完善,它不仅是京剧的鼻祖,也为其他地方剧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中国戏曲史上,徽戏担当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角色。

20201ph028
徽州贵池古傩戏
20201ph028
20201ph029
徽剧《连环计》中吕布与貂蝉
20201ph029

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徽州著名的画坛流派。以徽州籍画家为主体,以黄山、白岳及徽州山水为主要创作题材,以渴笔焦墨呈现简淡明洁的士人格调。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安画派是由天都画派发展而来。天都画派以程嘉燧、李永昌等徽籍画家为创作群体,宗元代倪(倪瓒)、黄(黄公望),自成面貌。这些画家中,有后来被称为“新安四家”的渐江、汪之瑞、孙逸和查士标。“新安”一词用于画坛流派称谓,始见于清初张庚(1685—1760年)之语:“新安自渐江师云林法见长,人多趋之,是亦一派也。”新安画派因“新安四家”的出现而鼎盛。四家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程邃、戴本孝、郑旼等杰出画家。继江注、姚宋、祝昌等的传承,又出现雪庄等人的变法。发展到近现代,以黄宾虹、汪采白为代表的新安画派更日益推陈出新。作为一个画派,新安画派在其近三百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比较鲜明完整的绘画风格体系。在传统法度、社会观照、审美理念三方面,使传统与现代、人格与画格达到互融统一,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20201ph030
黄宾虹的《山川卧游图》(局部)
20201ph030

徽派版画

徽派版画出现于元末明初,现存最早的作品是绩溪石家刻本《武威石氏源流世家朝代忠良报功图》。明万历以后,由于徽商积极介入出版行业,并在插图上大做文章,徽派版画进入辉煌期,出现了《方氏墨谱》、《程氏墨苑》、《十竹斋笺谱》等一批名闻遐迩的版画名品。由于徽商重金招聘名画家和名刻工绘刻图画,因而徽州许多国画家均投身于版画艺术创作,其中休宁丁云鹏的创作量最为丰富。国画家的投入,国画技法在版画创作中的大量运用,使徽派版画的艺术风格从一开始就不同流俗。与此同时,一批名刻工迅速崛起。明末清初,歙县黄氏刻工的高超刻图技术冠绝一时。徽派版画在印刷上也领异标新,《十竹斋笺谱》所体现的套版印刷法是中国在世界印刷史上的第二大贡献,开创了后世“木版浮水印”和套色木刻艺术的先河。

bulb

套色木刻

一种版画印刷法。方法是用多块木板套印出多种颜色的版画,可分为浮水印、油印、粉印等。

20201ph031
徽州线刻版画《神像》
20201ph031

徽派篆刻

徽派篆刻兴起于明代中后期,其时徽州人何震、苏宣、朱简、汪关先后以篆刻著名,世人称“徽派”。徽派篆刻家治印,很注重从习篆字入手,精研六书,同时从金石、碑版、法帖、钟鼎、泉币、砖瓦等篆字造型上吸收知识,构思篆法与章法,并开创切刀和边款单刀雕刻技艺。此种刀法以后为丁敬所吸收,由此形成一种切刀篆刻流派──浙派。朱简历时14年写成《印品》一书,对篆刻理论作出重大贡献。清早中期,歙县程邃、巴慰祖、胡长庚、汪肇隆继承何、苏、朱、汪等印家的长处又变革创新,专学秦汉,变化多姿,用刀简洁,自成一体,人称“歙四子”。到了晚清,黟县黄士陵崛起,人称“黟山派”。黄士陵以其深厚的金石学修养,弃印家以切刀法摹仿烂铜印追求古拙残破美的传统习惯,自立新意,改用冲刀,使汉印原来的铦锐峻峭得到更好表现,影响了后来的齐白石、李尹桑等人,形成了徽派篆刻的第三个高潮。近代黄宾虹对徽派篆刻有所发扬,对周秦古玺,考释印文,钻研颇深,为印学发展作出很大贡献。徽派篆刻真正开了文人刻印的风气,自篆自刻,实现了篆刻由实用艺术向造型欣赏艺术的转变。

20201ph032
名家篆刻作品
20201ph032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12月2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