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201ph032
避暑山庄小金山
1201ph032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处由古典皇家园林和御用寺庙相结合的大型古建筑群,是清朝规模最大的一座行宫,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表现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建筑艺术和宗教艺术,具有十分独特的文化价值。

 

避暑山庄全园面积有564万平方米,山庄面积广阔,就是围绕山庄而建的宫墙,也长达10公里。山庄始建于清代的康熙一朝,自1703年开始营建清王朝第二政治中心──夏都热河行宫,先后修筑了康熙三十六景、乾隆三十六景及外八庙等,历时89年才竣工,横越康熙、雍正及乾隆三朝,是清代皇帝常到的地方。

1201ph033
水心榭
1201ph033

这座行宫落成后,皇帝虽然常来消暑,但真正的目的并不在此。承德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聚集地,也是武力冲突最为频繁的军事要冲。建造行宫后,皇帝可以经常到此安抚各民族百姓,稳定政权。此外,皇帝还会来此演练军队、接见各少数民族首领和宗教领袖、进行外交活动、举行庆典活动等。186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咸丰皇帝还出逃到山庄避难。

 

避暑山庄四周有12座喇嘛庙,泛称“外八庙”。这些庙大多朝向山庄,像是在朝拜皇上,它们都是皇帝为了不同事件而建造。普陀宗乘之庙是乾隆为庆祝自己六十寿辰和太后八十寿辰而建造的,1767年开始营建,历时四年半。寺庙仿造西藏的布达拉宫,有小布达拉宫之称。须弥福寿之庙是1780年因乾隆七十寿辰,西藏六世班禅亲临祝寿时,皇帝依照班禅在西藏的扎布伦寺仿造。庙中妙高庄严殿的4条屋脊上,各有两条相背的铜龙,每条都有一吨多重,8条龙共重八吨多,可谓一大奇观。

1201ph034
普陀宗乘之庙
1201ph034

苏州古典园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的结构小巧玲珑、艺术高雅,又极具文化内涵,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气候温暖,物产丰富,有很好的造园条件。一千八百多年前,晋室东迁,很多贵族文人迁往苏州,就在家里堆山引水,这种有山水花木景观的住宅就称作“园林”。明清两代,苏州的经济文化特别发达,在家中造园成为一种时尚,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家中有山水花木,在蝉噪鸟鸣声中生活。当时的园林包括四大才子之一、大画家文征明的停云馆,以及大学士文震孟的药圃等。

1201ph035
网师园
1201ph035
1201ph036
留园林泉耆硕之馆
1201ph036

苏州园林都是私人建造的,限于钱财,面积都很小。为了在家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园主都费煞苦心,在园林中设置一些可以感觉到季节变化的建筑、树木等,加上景观都是由文人雅士设计,看上去就特别精雅。一些退休的官僚则希望在闹市中辟一片土地,堆山种树,建楼引水,将这个既有自然气息,又能舒服生活的园林作为隐居地。

1201ph037
拙政园春景
1201ph037
1201ph038
留园
1201ph038

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大型皇家园林。它兴建于清代最强盛的乾隆时期,但自十九世纪末期起,颐和园便开始负载了清王朝的衰败和屈辱。

 

清乾隆帝为表孝心,隆重庆祝母亲六十大寿,在1750 年把这里扩建成清漪园,将山改名为万寿山,湖改名为昆明湖,工程历时15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清漪园毁于一炬。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花园,并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刚修好的颐和园又遭破坏,文物被劫掠一空,慈禧不顾国库匮乏,再次动用巨款修复。

1201ph039
清宴舫
1201ph039

颐和园占地290万平方米,各式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共三千余间,规模宏大,景致优美,无愧于“中国皇家园林的经典”之称。因是皇帝的行宫,所以处处显得尊贵严整,体现出皇权至上的思想。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山正中部,与万寿山组成一条中轴线,体现出皇权至上的正统规严。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建在万寿山一个高21米的石基座上,是颐和园的最高点。一到佛香阁,视线宽广,山水田畴,尽在脚下。德和园由大戏楼、颐乐殿等组成,为庆贺慈禧太后63岁生日时建造,与故宫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合称三大戏台。

 

江南的山水园林很受清代皇帝们喜爱,在颐和园中,也有一些是有意模仿江南园林的景观。谐趣园被称为颐和园的“园中之园”。当年乾隆皇南巡时,喜爱无锡的寄畅园,于是带回图纸,在颐和园中仿建。园中央是莲池,四周环绕亭台楼榭,幽雅静僻,有江南园林的意趣。西堤六桥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六桥而建。六条桥形制各有不同,例如玉带桥,形状似一条洁白高拱的玉带,轻巧秀美。

1201ph040
昆明湖和万寿山
1201ph040
上载日期:
2020年09月2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