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何欣赏皖南古村落的美?

1216phn003_01
皖南古村落的美景(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1216phn003_01

皖南古村落所在地,为阊江、青戈江、新安江之源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气候与生动的地貌,形成了这里独特的秀美环境。村中的民居,以群落的整体形态出现,在有限的地域内,能保有如此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一大奇观。这些古民居建筑群,显现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和其所形成的浓郁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进入皖南,不时可以看到白墙黑瓦的村落,掩映在绿树丛中。究竟当年那些有着开拓精神、腰缠万贯的商人,为什么没有在房屋的外形色彩上标新立异?原因是封建社会中对色彩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一般平民百姓的住宅外墙是不允许使用彩绘和装饰。于是聪明的徽派建筑设计师们想到了太极图中黑白相间的阴阳鱼。根据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观点,将房屋外墙设计为白墙黑瓦,这黑白色彩,在绿水青山映衬下,创造出一种祥和宁静的效果。

 

按照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坐北朝南的房屋冬暖夏凉。然而,在皖南古村落中,几百幢古民居却极少有朝南开启的大门,有些房屋因环境所限,大门不得不朝南,主人也要设法将大门开得斜一点,避开正南方向。原因是中国从汉代就流传“兵家门不宜朝北,商家门不宜朝南”的风水学说。军队打败仗,称之为“败北”,所以兵家门不宜朝北,商家在五行中属金,南方在五行中属火,火能克金,皖南古村落中的人们,大多经商,所以,他们房屋的大门便不敢朝南开启。

 

皖南古村落坐落在青山绿水之中,四时气候不同,风景也不同。以宏村南湖为例,春来绿柳绕堤,夏至风动荷香,秋日天高水澄,冬临长堤拥雪,四时不同的风景,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趣味。而那白墙黑瓦的民居色彩,随着季节、光线的变化,色彩也会变化,因为自然界没有纯白的颜色,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光线,总会给那白色的墙体染上一笔。值得一提的是,几百年后的今天,经历风吹、日晒、雨淋,墙面上的白色斑驳脱落,出现一种冷暖相交的复色,从而产生一种深沉厚重的历史感。

 

民居两侧高耸的外墙顶上,建有翘角的“马头墙”,成阶梯叠落状,遮掩着屋脊和坡形屋面。村落多为砖木结构,屋内木材使用量极大,一家不慎失火,很快威胁相邻的房屋,而高耸的“马头墙”便会起到一种隔断火源的封火墙的作用。“马头墙”一般为两叠式,但较大的宅居会建有三叠式,通常称这类“马头墙”为“五岳朝天”。在有层次感的白墙上,覆盖着黑瓦,勾勒出黑色角线,因而被称为“马头墙”,当中蕴含着中国国画艺术中着重神似的写意风格,从高处俯瞰村落,高低错落的马头墙,恰似万马昂首,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

1216phn004_01
西递古建筑(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1216phn004_01

民居的屋内装饰、陈设极尽细腻、华丽。砖雕、石雕、木雕等细部建筑,展示了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精美,楹联、题额则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加上客厅、卧室、书房、花园、回廊、厨房等一应生活设施的设置,使民居内部的内容非常充实。这种外部虚、内部实,外部静、内部动,外部朴素、内部华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儒商文化正反统一的内涵。这种体现在建筑上的文化内涵,甚至还表现在徽州人的人格规范上,他们摒弃外形的张狂,注重内心的秀美,可以说,在胆量和智慧两者间,古徽州人的智慧更大于胆量。

 

皖南古村落的民居,大多是高墙深院,外墙几乎没有窗户,主因是发了财的商人为防盗需要;另一方面也为防火,因院落内部全为木建筑,而家家紧邻,砖瓦外墙可防火势蔓延。高大封闭的墙体在带来安全感的同时,也带来了通风采光的缺陷,于是聪明的建筑师们便设计了天井,在厅堂的上方空出一块,露出蓝天白云,作为通风采光的换气口。天井的另一功能是集聚财气,商人们遵从风水理论中“水即财”的观点,视雨为金,雪为银。天井的作用,便是将房顶上的雨雪集聚后从天井流下,商人们称其为“四水归堂”,肥水不外流!

 

皖南古村落的生活既豪且雅,“豪”是因为建造者以豪华的建筑、精美的雕饰和家居布局,来显示宗族身份和地位。族人眼中最大的荣耀便是在宗族祠堂中的显著位置,供奉功成名就祖宗的牌位,因此,那些功成名就的官宦、商人都念念不忘回到家乡,建豪宅、造牌坊彰显全族,以求荣宗耀祖,名垂千古。另外,这些聚族而居的村落都具有强烈的传统宗族观念,宗族中的《族规》规定,一家一户建房,必须围绕着家祠,家祠围绕着支祠,支祠围绕着宗祠,这样如滚雪球般逐渐扩大的村落,不仅显示了宗族的凝聚力,也体现了族中每个成员的向心力。而“雅”是因为儒商的文化修养和见识体验,扩阔了他们的眼界,更提升了他们的人格及对精神的追求,故此皖南人从商致富,生活品味却雅而不俗,这可以从其建筑风格中体现出来。

 

皖南古村落中的牌坊、祠堂、民居,被称为徽派建筑的“三绝”。“三绝”之所以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价值,不仅因为有儒商文化,风水理论的渗入,同时因为建筑上充分运用了被称为“三雕”的砖雕、石雕、木雕,从而使整个建筑更富艺术气息。“三雕”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徽商拥有雄厚的财富,却因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限制,不能将财力花费在宅居的外部装饰上;另一方面是徽州人文荟萃,繁荣的文化培育了大批能工巧匠。“三雕”的内容,根据主人的文化品位和不同追求而迥异。每一画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雕”作品因材施艺,又出自不同工匠之手,故艺术风格上展现出百花齐放。

 

皖南古村落中的砖雕,多用于民居大门上方的门罩上,门罩一般为元宝形,寓意招财进宝。砖雕的内容,大多象征吉祥如意的动植物,或戏文传说。据建筑专家研究,古代建房,门罩上原本是雕刻一种“驱魔辟邪”的符镇,从而达到禳解灾祸,趋吉避凶的目的。随着时间推移,“符镇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体现房主希冀的吉祥物。吉祥物的选择标准,一是取其谐音,如:鱼──谐音为余,象征“吉庆有余”;二是基于人们赋予它的内涵,如:竹子──象征“君子”,云彩──象征“祥瑞”,发展到后来,吉祥物演变成脍炙人口的戏文传说。砖雕的功能已完全转化为满足人们视觉美的需求。

1216ph016
宏村民宅门楼砖雕
1216ph016

皖南古村落中的木雕,大多应用在民居内部的装饰上,如门窗、横梁、斗拱(支撑横梁的托座)、雀替(门梁角上的装饰花纹)及日常生活用具如桌椅、床橱等。雕刻的内容,视财力和文化品味而定,一般官宦文人雕的是花鸟虫鱼,而富商大户则多雕戏文人物。戏文人物的内容,亦体现了主人的希冀与追求。民居中的门窗、横梁、桌椅、床橱,使用的技法多为浮雕,而斗拱、雀替则多使用圆雕和透雕的技法。一幢民居中的木雕,常常是一个工匠几年的功夫,而较为豪华的民居,则是工匠十余年甚至数十年的心血结晶,如宏村承志堂,仿佛是一座木雕艺术的陈列馆,故被专家们称为“民间故宫”。

1216ph015
宏村承志堂大厅
1216ph015
1216ph017
宏村承志堂木雕:三英战吕布
1216ph017

皖南古村落中的石雕,多用于建造牌坊和祠堂的基座、柱石,和民居的漏窗上。牌坊因为气势恢宏,雕琢内容丰富且技法繁复,所以,一座牌坊便是一件综合性石雕艺术精品。在此古村落中,石雕数量最多的是民居中的石雕漏窗。石雕漏窗表现了主人的追求:有人追求个人的道德完善,漏窗便雕出“岁寒三友”──松、竹、梅;有人渴望在外功成名就后能及早回到家乡,便将漏窗雕成“落叶”──寓意叶落归根。这种涵意丰富的漏窗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提升了民居的文化韵味。

1216ph018
西递西园石雕窗:松、竹、梅
1216ph018

题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中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园林亭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一生动的文学形式,寥寥数字,画龙点睛地道出了环境的特色及作者的情怀。皖南古村落中的题额,大多题于庭院门洞上方。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状景型,如“井花香处”、“浣月”、“听月”,体现出居住者的文化品位;一类为人生体味型,如“作退一步想”、“留耕”、“得少佳趣”,展示了栖居者哲理性的人生感悟。

1216ph019
“作退一步想”题额
1216ph019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9月1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