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西夏的手工业有多精湛?

20106ph022
宁夏灵武窑出土的黑釉瓷扁壶
20106ph022

西夏的瓷器制作在中原地区的成熟技术影响下,很快有了相当规模和很好的制作工艺。在宁夏、甘肃、内蒙古原西夏故地都发现了西夏瓷器。西夏还有自己的瓷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84年至1986年间,曾在宁夏灵武磁窑堡窑址共发掘出三座西夏窑炉、八座西夏作坊、一座元代作坊、一座清代窑炉,出土瓷器、工具、窑具等三千多件,仅完整无损的就有114件,可以复原的更多。其中物品种类多样,主要有生活用品、文化娱乐用品、建筑材料、宗教用品及雕塑艺术品等。此外在宁夏银川西郊的缸瓷井和宁夏灵武县的回民巷也发现西夏的瓷窑址,可知西夏的瓷器应用相当广泛,与中原地区不相上下。

20106ph021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出土的黑釉剔刻牡丹花瓷瓶
20106ph021

西夏瓷器中黑釉或褐釉剔刻花的瓶、壶、钵很有特色。西夏有各色剔刻花瓶、壶、钵等,主要有黑色、褐色,也有白色。这种剔刻瓷器造型大方、端庄,剔刻疏密得当、宾主分明,色泽有较强的对比感,明显不同于同期的宋瓷和辽、金瓷器。特别是刻花是工匠直接在胎体上剔刻釉层,不能出现差错,若剔刻伤及图案则难以修复弥补。可见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其中的瓷扁壶更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器物适宜游牧民族外出放牧时携带水浆,反映了西夏的生产及生活特点。从器型分析,西夏瓷扁壶的制作技艺高超。此外,在西夏陵园亦发现了大量置于高大建筑顶端的琉璃和灰陶的装饰品:鸱吻、屋脊兽和妙音鸟,它们用于装饰在金碧辉煌的大殿、门楼或墙脊上,给整个建筑物增添威严肃穆、富丽堂皇的色彩。这些唯妙唯肖的手工业品,制作起来难度很大,从如此精美的制品,可见西夏烧制陶瓷的高超工艺。这些建筑构件,既实用,又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bulb

剔刻花

剔刻花工艺是在器物主体部分开光,刻掉部分釉层,显露出大型花卉图案和其他装饰图案,形成釉色和胎地的鲜明对比,不仅纹饰纯朴雅致,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其纹样突起又显现出浅浮雕的魅力。

bulb

瓷扁壶

这种壶体一面或两面有圈足,为放置起平稳作用。壶的两侧有两耳或四系,便于穿绳携带。它的制作技巧非常高超,因为这种扁壶不像呈圆形的器物那样可以用旋转的机械陶轮制作,而需要用手工成型,其三维度掌握的难度、器型对称的精确,都需要特殊的技巧和成熟的经​​验才能达到。

西夏的金银器制作也有很高的水准。内蒙古博物馆藏有临河县西夏城址出土的一批金器。其中有一件莲花盏托,通高5厘米,最大直径12.8厘米,喇叭口圈足,中间为宽唇狭边平底浅盘,盘中部为十瓣式空心莲花托,边沿、盘底及花托外沿均刻有西番莲花纹。此品制作极为精巧,造型亦很优美。又有一件金佛,残高7.6厘米,为释迦牟尼跏趺坐像,宽袍袈裟,外被通肩大氅,腰系罗带垂至座下,全身显出秀美自然的神态,表现出高超的制作工艺。另有雕刻花纹的金碗、雕刻人物、花朵的金耳饰等。西夏陵园还发现葡萄纹金饰、花瓣型金饰、鎏金银饰等,也是饰物中的精品。

20106ph023
内蒙古临河县出土的西夏莲花盏托
20106ph023

宋朝纺织水准很高,产量也很大,西夏多年来不断得到宋朝绢帛。早在西夏正式立国前,就取得宋朝赐绢。西夏在中原地区传入的先进纺织技术基础上,亦发展起自己的织绢业。西夏政府设置织绢院专管织绢事业。西夏政府为了学习中原的丝绢纺织技术,曾多次向宋朝要求派来熟悉丝绸纺织的匠人,故此西夏的纺织品已具有与中原近似的水准。西夏陵园出土有罗、绫、锦等丝织品,其中的素罗和纹罗轻柔纤细,异向绫花纹若隐若现,是中国当时织物中少见的品种。还有拜寺沟西夏方塔中发现的印花绢,采用套印技术,先印棕色簇花,再套印黑色簇花。童子戏花印花绢,做工精细,构图精美,以圆形花环和菱形花框交错排列,花环、花框间有一童子,头扎三髻,颈戴圆环,胸着彩色背心,舒臂屈腿,手执花枝,如同飞天一样,翱翔于花丛之中。

20106ph024
宁夏方塔出土的西夏童子戏花印花绢
20106ph024

白毡是西夏特产,制毡应是西夏的传统手工业。据意大利旅行家马可孛罗记述,他在元初途经西夏故地额里哈牙(今内蒙古阿拉善旗)时,有如下记载:“城中制造驼毛毡不少,是为世界最丽之毡,亦有白毡,为世界最良之毡,盖以白骆驼毛制之也。所制甚多,商人以之运售契丹及世界各地。”马可孛罗所经这一带地方,原是西夏畜牧业发达之地。当时距西夏灭亡仅过数十年。西夏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也注重畜产品的加工生产。当时所制毛毡,其制工之精、质量之好是不言而喻。不仅如此,其产量也很可观,除供本地所用外,还以此进行贸易。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8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