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西安鼓乐有哪些乐谱?

30049phn001_01
减字谱,江苏扬州史可法纪念馆藏品(图片提供:唐国增/FOTOE)
30049phn001_01

西安鼓乐的乐谱分为旋律乐器使用的“曲谱”、击奏乐器使用的“鼓谱”和吹奏乐器使用的“铜器谱”。“曲谱”都为手抄本,在曲谱中所使用谱子有半字谱、俗字谱和工尺谱等;“鼓谱”又称“鼓札子谱”,顾名思义,是用鼓的状声字来写成的乐谱;“铜器谱”是用锣等铜乐器的状声字而写成的乐谱。现存西安鼓乐乐谱有一百多种,目前公认最早的乐谱是抄写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西仓鼓乐社的《鼓段、赚、小曲本具全》。乐谱中更多的是清道光年间的手抄本或转抄本。

 

减字谱

减字谱是一种供古琴演奏使用的乐谱。由唐代古琴名家曹柔创造发明,他简化了古琴文字谱中原来用汉字记谱的右手指法、左手指法和演奏术语,取其偏旁部首中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新的谱字,作为左右两手弹奏手法和定调、表情、速度等的标记,“减字谱”因此得名。减字谱已被使用了上千年,是一种非常具有历史感的曲谱,但因其不记音高、不记节奏,从而使得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创新的过程,不仅在传承中极易变形,而且在传播中也极易流失,实在令人惋惜。

 

半字谱

半字谱是唐代的一种乐谱,又称燕乐半字谱。它由汉晋时期的六个音名十声音阶的“乂工谱”发展而来,形成了十个音名八声音阶的唐代“燕乐半字谱”。由于所使用的记谱符号大多形似半个汉字,故而得名。半字谱是供琵琶、笛子、筝、箫等乐器演奏使用的乐谱。它是以乐器的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一种记谱法,又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琵琶属于弦索谱,笛子、箫属于管色谱,根据手指的离合、停顿、缓急来记录乐谱。这种记谱方法更注重演奏者对音乐的敏感和领悟,讲究即兴发挥,但常常无法表现曲子的精微细节。西安鼓乐的东仓鼓乐社保存的《大琴门》筝曲曲谱就是半字谱。

 

俗字谱

俗字谱出现在宋代,由唐代“燕乐半字谱”发展演变而来。据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唐俗乐二十八调是由“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十个汉字为谱字记录音乐,当时在教坊中广泛使用。宋代在这十个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变化音,就形成了十个音名十二声音阶的宋代“俗字谱”。宋代开始流行俗字谱,这与文学的发展不无关系。中国古代的诗词最早是用来咏唱,文学与音乐共成一体。

 

工尺谱

“工尺字谱”出现在元代,成熟于明清。它由俗字谱演变发展而来,明清时期对元代出现的“工尺字谱”进行简编,使其逐渐定型为九个音名、七声音阶的乐谱。工尺谱得名于常用的记谱文字有“工”、“尺”二字,记谱符号用工、尺等汉字标记唱名,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两种。不仅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器乐中广泛运用,而且近代的歌曲、曲艺中也被大量使用。直到今天,许多西安鼓乐的老艺人还是习惯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在五千多年历史中,中国民族音乐产生了多种传统记谱法,其中以工尺谱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最为普及。在研究整理西安鼓乐音乐遗产方面,有着积极的特殊意义。

30049ph009
历史上的工尺谱
30049ph009

鼓谱

西安鼓乐乐谱中曲有曲谱、鼓有鼓谱,这种鼓谱,民间叫做“鼓札子”,又称“札子”,以后约定成俗,鼓乐界把“鼓谱”叫“鼓札子”。目前流传下来可以独立演奏的鼓谱有一百多个。各种鼓谱是用拟声字的方式记谱,同时又包含了惯用的配器法及敲击法。记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鼓的状声字记写,击鼓心用“吞”字或“灯”字,击鼓边用“乍”字。另一种是以锣等铜乐器的状声字记写。西安鼓乐在发展历程中,先有曲谱,后有鼓谱,大约在清朝末年才加入鼓谱。鼓谱一经出现就显示出独立特质和王者风范,它有许多独立的节奏乐章和乐段,如“开场鼓”、“鼓段”、“退鼓”、“过拍鼓”、“架子鼓”、“开坛鼓”等。当旋律乐器的音乐表现达不到所需要的气氛与色彩时,就需要各种鼓来助阵,烘托渲染。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8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