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平遥古城如何体现神人共治?

0211phn005_01
平遥古城的城隍庙(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0211phn005_01

由于城隍是除恶惩凶、护国保邦之神,深受民间百姓崇拜和信仰,历代皇帝都利用他来管治人民,而县衙则是实质的管治机构。平遥古城的城隍庙与县衙依旧制修建,保存完好,位置一左一右,遥相呼应,阴阳相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神共治一方”的传统思想。

bulb

城隍

城隍即城镇的保护神,其初原为沟渠神。原始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城池与百姓生活有密切关系,有大功于民,当然得有个城神──城隍来保佑百姓。于是城池的保护神被称为城隍神,它是地狱官吏中土地的上司,相当于人间各州县官的职务。从各类记载来看,一般将人间英烈立为当地城隍,乃是希望他们的英灵能与生前一样打击邪恶,护佑百姓。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伊始,即于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封京都及天下城隍。“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现存城隍庙为清代规制,庙貌宏大,布局规整。城隍庙总体布局体现在“庙中庙”。由山门而入,过了前院,从东到西分列了灶君庙、城隍殿和财神庙,庙宇相连,左右互通,景致独特。相传财神是掌钱财的神,他给人带来大富、大贵,所以财神信仰在民间特别普遍。财神庙内供奉了文财神比干(商纣王的叔爷),以及两位武财神赵公明和关羽。城隍殿是县城隍神的公堂,与人间衙门的正堂一样,不同的是这里奉供着城隍神。城隍神多数是由人间的英雄和忠烈来担任,殿的两门墙上,绘有大型的城隍出巡图,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生动地演示城隍出巡中鉴察人间不平的传统故事。灶君庙供奉了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人们相信他们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神祗。庙内绘有展现四时节日传统的习俗,甚富民俗气息。城隍庙的另一特色,是建筑与结构上着重琉璃的应用,营造独特的艺术美感。殿宇屋顶满布琉璃,蓝、绿为主,黄色相间组成的青冷色调,装点出神秘的意境。而以琉璃造成的仙人、走兽、龙吻等,造型精美,色泽如初,可以说是琉璃工艺的杰出范例。

 

城隍庙戏台,一层为砖砌台基,台基内部为空心,上部搭设木制楼板,台基中还设置有五个大瓮(缸),自然形成了一个大音箱。在古代没有话筒、音箱设备的情况下,能从建筑上巧妙地结合其功能,的确难能可贵,也可以说是一种创举。戏台正面的匾额写有“敢入”两字,这两个字直指人心,对善恶不分的人提出了严厉的质问。戏台背面匾额是“昭阁楼”,从字面理解“昭”具有“表明、表示、演示”的意思,“昭阁”合起来就是:“这里是演示一幕幕人间百态的地方。”城隍庙戏台是古代平遥城内最大的戏场,每逢农历五月二十七日庙会期间要唱大戏,或由商会组织演唱流行的晋剧,或是民间自发的“社戏”。此时,男女老幼、商贩小摊充斥其间,热闹非常。

0211ph010
城隍庙戏台的顶式为重檐二层的歇山顶式建筑
0211ph010

平遥古城的县衙是中国罕见保存最完整的古县衙,是元、明、清三代的建筑遗存。衙门为县署入口的东西面置影壁两座,东次间有“喊冤鼓”,正中为走道。对面独立照壁一座,作用是避邪,体现出汉族道教文化的特色。进入衙门,两边的窑洞或厨房为“赋役房”,是收取赋役钱粮的地方。仪门又称礼仪之门,平时关闭,只有知县大爷出巡、恭迎上宾、喜庆节日时才从此门出入。平时走两旁门,东为人门,西为鬼门。平常行走,一般人两门皆可出入,但人犯提审、押解时必须走“鬼门”。穿过仪门,东西侧厢房各11间,东边为吏、户、礼房,西边中兵、刑、工房。中院正中是高耸威严的大堂,是知县处理公务的主要场所。整个县衙中大堂规制最大,级别最高。大堂中间为公堂,公案上置文房四宝、火签筒、惊堂木、官印盒等。二堂在大堂之后,自成院落,与后面的内宅、大仙楼相连。二堂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场所,一般民事案件在此审理。东次一间为简房,贮放往来公函和文书档案等。西次间是招房,司法诉讼方面的各种重要档案及文书在这里存放。内宅是明清时期知县的生活场所,正房为知县的书斋和卧房。

bulb

照壁

照壁是立于厅堂前的短墙,其位置刚好与正门相对,一作遮蔽,二作装饰。照壁上多饰有图案和文字。

bulb

火签筒、惊堂木

火签筒是安放古代县令捉拿和惩罚犯人,所使用的凭证或令箭的器物,火签通常用竹木制成。惊堂木是古时官员审案时用以拍打桌案,吓唬受审者的小木块。

0211ph012
县衙的大门气势宏伟
0211ph012
0211ph011
古城内的衙署至今依然
0211ph011

县衙内宅后院有座大仙楼,是县衙中轴线最后的建筑物,亦是平遥县衙署中唯一的元代建筑物。楼内供奉守印大仙。传说在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年轻、干练的梁天翙任平遥县尹,颇得乡里敬爱。一日打猎返回途中,见一赤脚病老汉,便搀在马上带回县衙,生活关怀备至,这老人每天酒足饭饱便上大街、登城墙、观寺庙散心。一日清晨,老人登上县衙后院的“望月楼”(即现在的大仙楼),用冰块在楼房白粉墙上画了一只狐狸,并告诉县尹,日后如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可找狐仙帮忙。次年春,县衙内不仅丢了钱粮财物,而且大堂的官印也被盗走。印丢了就等于失了权,危难之时,他找狐仙帮忙。当晚“平遥正堂”的大印即完好无缺地摆放在公案上,仅用一天时间,把贼人缉拿归案,梁县尹给狐仙记一大功,把内宅的“望月楼”改名为“大仙楼”。清代历任知县为求仕途平安,奉狐狸为“守印大仙”,每月初一、十五日亲自登楼焚香祭拜。那位画狐仙的穷老汉,正是元代著名画家钱选。

0211ph013
县衙门大仙楼
0211ph013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8月1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