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徽商因何足迹遍布全国?

30007phn009_01
安徽黄山市屯溪老街徽商故里牌坊(图片提供:黄琼/FOTOE)
30007phn009_01

明清时期,徽州从商者居多,时人称之为“徽商”或“徽帮”,在中国商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徽商最初以经营木材、茶叶、漆器、文房四宝为主,后借新盐法,涉足盐业而崛起,至清代发展成鼎盛时期,徽商足迹遍布中原大地、大江南北,有了“无徽不成镇”、“徽州商人,雄飞中国”之谚,占据古代中国商业的半壁江山。

 

儒商是徽商一大特色,他们潜读经史,宣导办学,在徽商队伍中不乏文人、学者、雅士。在民国初年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四万人名中,徽州人就占了百分之二以上。

30007phn010_01
徽商大宅院(西园),古徽州府衙所在地(图片提供:冯立军/FOTOE)
30007phn010_01

当舖,最早称为“质”和“质库”,是中国古老的一种信用典当行业,在徽商鼎盛的明、清时期,徽州典当行遍布长江中下游一带城镇,除此之外,北京、山东、福建、广东等地,也有徽州典当商繁忙的身影。徽商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取利一至三分,让利于民,在顾客中口碑甚佳。

 

当舖开业前,须经官方行文核准,有了“奉旨经营”的“护照”,便能得到地方政府官员的保护,柜枱先生也有了“徽州朝奉”的雅号。由于徽州当舖贾而好儒,以诚为本,重义轻利,历经四五百年沧海桑田,终于发展成徽商四大店业之一,为中国商业史写下辉煌一页。

 

徽州多佳山胜水,自古盛产绿茶、花茶。茶叶多了,便成为徽商赖以发迹的行业之一。徽商经营茶叶,有茶号、茶行、茶庄、茶栈和洋庄(主营外销)等多种类型。早在明代,徽州茶庄就将茶叶运销于京津,后遍及江、浙、沪、鲁、东北等地。数百年来,休宁县的炒青始祖松萝茶、黄山区的太平猴魁、歙县的汪满田和顶谷大方、祁门县红茶等,驰名海外,享誉全球。徽州名茶亦是皇家青睐的“贡品”。歙、休、婺三县茶商以新安江运输方便,集中在屯溪设号精制,取名“屯绿”。屯绿外销的1920年,屯溪镇茶号达一百多家。“未见屯溪面,十里闻茶香;踏进茶号门,神怡忘故乡”,便是当时盛况的生动写照。

bulb

屯绿

屯绿即屯溪绿茶之简称,主要产自歙县、休宁两县的绿茶粗加工后,汇集于屯溪精制装箱,贴上“屯绿”标签外运。

徽州人自宋代以来善做木材生意。据史志记载,木商以婺源为主,休宁次之,祁门、歙县又次之。《新安志》曰:“休宁山出美材,岁联为桴,下浙江,往者多取富”。木商主要活动于与徽州相邻的浙西、赣北一带。以种植徽杉为业的山民将养育了30年的杉树、松木,卖给从事木材贩运的商人,以获日常生活之资。

 

徽州木商活动范围较广,除本土拼山贩木外,他们还远赴同徽州接壤的江西、浙江等省,采购木材,转贩得利。明清时期浙江开化县的杉木,几乎全部仰给徽商拼木。徽州木商还在一些商埠重镇开设“木行”,它是经官府审批设立的、专业从事木材买卖双方说合交易、从中抽取佣金(一般为交易额的5%)的一种专业组织。当时以杭州“徽商木业公所”最为有名。

 

早在明清时期,徽商中的盐商以其聪明才智、精打细算、熟谙经营之道称雄两淮,久负盛名。《清史稿》云:“凡商有二,曰场商,主收盐;曰运商,主行盐。”明末以来,徽州盐商已形成集团,控制了淮盐产、供、销的特权。《两淮盐法志》载,明清在浙江的著名盐商35名,其中徽州就有28名。富有的盐商们,有的在家乡开办学堂,建造祠堂,有的娶妻纳妾,小说《杜十娘》中塑造的人物──徽州盐商孙富,便是他们的一个缩影。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8月1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