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徽州人有何谋生之法?

20201phn001_01
歙县徽州古城(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01phn001_01

“山多地少,人稠粮缺”,徽州人不得不“寄命于商”。徽州丰富的竹、木、茶、果、桐、漆、瓷土,以及纸、墨、笔、砚等,为徽商提供了货源。徽州的新安江为徽商提供了走向外界的交通便道。北方战乱频繁,北人纷纷南迁,政治、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为徽商提供了大好机遇。徽州的宗族社会为徽商提供了支撑力量。陆九渊与王阳明兼重士农工商的思想在徽州传播,使徽州人冲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偏见。徽州人从东晋开始,亦农、亦学、亦仕、亦贾,到明代中叶以后,更形成了以同乡同族关系为纽带,以官商结合为特点的商帮,业务伸向全国各地,形成了“无徽不成镇”的局面。徽商在木材、粮油、丝绸、典当、文具、盐务、餐饮等领域都极其活跃。有的徽商还扬帆出海,进行海外贸易,从而推动了造船业的迅速发展。徽商不仅在家乡,而且也在其活动地区大量建设徽派住宅、徽派园林,又以办书院、印图书、养戏班、收藏字画等活动,大大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以其遵礼守法、诚信无欺、义中取利等行为,改善了各地的社会风气与民间习俗。

 

徽商最大的特点是“以儒术饰贾事”,成了一代儒商。他们把“读书好”摆在“营商好”之前。如果自己只能经商不能从事儒业,就尽力赞助文教事业,并广交儒士,使自己得到文化薰陶,更让自己的子孙努力读书,进入仕途或进入儒士的行列。因此,徽州商人大都“绝无市气”,“不失儒风”。徽州在宋、元、明、清历代商人中,可称巨富的有二百三十多家,其中如朱熹的外祖父祝确在徽州府城经商,其资产约占全州城之半,人称“祝半州”。歙人汪直从事海上贸易,拥有千艘船舶。绩溪胡雪岩所开胡庆余药堂,与北京同仁堂各占全国药业市场之半,所开阜康钱庄,全国支店达二十多处,盛时曾拥有资产白银两千多万两,田地万亩。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徽商由于战乱频繁、清王朝的不断苛索、外国产品在华倾销、爱把资本投向买田建屋等,而较少把资金投向工商生产,加上自身经营方式不能与时俱进等原因,徽商逐渐衰落。但徽商的儒商品质与诚信商风至今仍值得人们继承与发扬。

20201ph016
古徽商民宅内的对联反映了徽商重视读书
20201ph016

从西汉末开始,北方大族多次南移徽州,其中不乏各种工匠。他们精湛的工艺技术和徽州当地的物产,结合出各种各具特色的徽州工艺。明清时期,徽商富甲天下,徽州工艺更是大放异彩:书画市场的繁荣使文房四宝“百工竞技”;兴建徽州园林,使徽州盆景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艺术流派;富商造宅上的争奇斗富,使“徽州三雕”脱颖而出;徽商奢华的生活,使漆器、竹器、根雕、米塑等工艺更加精美绝伦,而祭祀及社戏使纸扎、焰火等工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20201ph017
木雕为徽州一绝
20201ph017

中国有八大菜系,徽菜是其中之一。徽州的绩溪乃徽菜之乡,也是徽厨之乡。徽菜本是徽州人嗜好的家常菜肴,当徽商鼎盛遍及全国各地时,徽商的饮食嗜好也成为一种时尚。于是,主要是绩溪人开设的徽州菜馆便在徽商所在的城镇纷纷出现。经过不断改进创新,终于成为一大菜系。徽州人勤俭持家,饮食十分简单。但因徽商出于社会活动的需要,饮食逐渐讲究,甚至追求奢侈,徽菜也日益精益求精。由于徽州山区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因此,徽菜可变化无穷。徽菜烹调有烧、烤、炖、溜、蒸、烩、煮、卤、炒、醉、煨、熏、焖、煎、炸、炝、糊、扣、贴、凉拌等三十多种方法。许多菜常用冰糖提鲜、火腿佐味,而且擅长掌握火候,使食材不失原味、不走香气。徽州菜系中有不少名菜佳肴,如火烤鳜鱼、方腊鱼、三虾豆腐、腌鲜鳜鱼、杨梅圆子、清炖马蹄鳖、芙蓉鸡片、清炖石鸡等。徽州菜系中的面点小吃也制作精良、风味独特。如油酥烧饼、菜肉蒸饺、水晶包子等。

20201ph018
徽菜
20201ph018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12月2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