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大运河有哪些传闻轶事?

0206phn001_01
千年历史的大运河记载着很多传闻轶事(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0206phn001_01

在大运河的沿岸,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流传着许多文化掌故。这些历史事件,以及散布在民间的各种野史、传说和掌故,经过千百年来口头相传,形成独特的大运河文化。其中既有历朝帝王的史实典故,也有历代名人的传闻轶事,还有一些与运河有关的地方民情民俗。近年来,有关大运河文化的资料受到国内学者重视,开始了大规模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隋炀帝三下江南

隋炀帝是一个好大喜功、花天酒地的帝王。他三次由大运河下江南游玩,随行的嫔妃公主、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御医御厨、护卫军士等,少则十万,多则五十万。他所乘的大龙舟,长二百余尺,上下四层,如同一座河上宫殿。这支船队,首尾相接,绵延二百余里长,仅拉船的纤夫就多达八万人。两岸有骑兵护送,旌旗蔽日,鼓乐喧天。夜晚,龙舟上灯火通明,河岸上萤火闪烁。龙舟所经之地,五百里之内的官吏百姓都得奉献食品。这些山珍海味吃不完,就派人到处倾倒,再用土掩埋,浪费惊人。

0206phn002_01
十八世纪的帛画,描绘中国隋炀帝杨广乘船航行于大运河(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0206phn002_01

文天祥夜哭黄埠墩

黄埠墩是大运河中的一个小岛。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责令南宋朝廷派祈请使去元都送投降书,另派一条囚船押送文天祥。这条囚船从大运河行驶到无锡附近,当地百姓得知文天祥在船上,抚岸痛哭,长跪囚船,并用石块投掷官船,痛骂南宋小朝廷认贼作父、为虎作伥。群情汹涌,感动了囚船上的文天祥,他痛哭失声,作了一首诗:“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为碎,父老相从鼻欲辛。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巾。”后人将此诗刻在一块巨大的石碑上,至今矗立在黄埠墩上。

0206ph006
文天祥塑像
0206ph006

清兵扬州十日屠城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锐不可当。扬州地处长江与大运河的咽喉,是扼守江南的门户。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扬州,扺挡清兵南下。不久,清军兵临城下,多次派人诱降史可法。史可法始终不为所动。他带领全城军民誓死与敌抗争,但终因弹尽粮绝而城破。清军入城后,史可法被俘,慷慨就义。扬州军民固守城池英勇抵抗激怒了清军。清军一连十日,见人就杀,死者达八十万之多,血流成河,史称“扬州十日”。

0206ph008
扬州是大运河畔的魅力城市
0206ph008

金圣叹愤世嫉俗

金圣叹(1608—1661年),明末清初人,出生于大运河边的江苏吴县,主要在苏州一带活动,是出名的姑苏才子。他博学强记,恃才傲物,自称当世无人超过自己。他最著名的事迹是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六种文史著作重新编排,称为“天下六才子书”,并对《水浒传》、《西厢记》作了批点和删改。后来,他率众哭庙抗粮而被捕,不久被判死刑。临刑前,他写了一封家书,不谈半点身后事,却说:“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恨矣。”

0206ph009
金圣叹故居内院(今苏州市海红坊海红小学校内)
0206ph009

郑板桥怀才不遇

喝大运河水长大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画的墨竹,清瘦疏离,别有风骨。他在书法上创造的“六分半书”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极大。郑板桥一生不得志,虽然考上进士,却只做过知县这样的小官,无法施展政治才能。告老还乡后,两袖清风,家徒四壁,只能靠卖画谋生。一次,有个小偷潜入他家里偷东西,他被惊醒,心中感慨,不由朗声吟道:“细雨蒙蒙月正香,有劳君子到寒门。家储余粮无半斗,要想黄金没一根。出门莫惊黄尾犬,逾墙别碰绿花盆。感激君子高看我,离时勿忘掩柴门。”小偷一听,悄悄溜走了。

0206ph007
大运河风光
0206ph007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7月0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