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戚继光的将门家世

0116phn001_01
山东蓬莱太平楼前戚继光像(图片提供:GUOPING/FOTOE)
0116phn001_01

戚继光(1528—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他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戚景通武艺精熟,为人正直,忠于朝廷,为子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明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戚继光诞生于山东济宁东南的小镇鲁桥,第二天阳光灿烂,戚景通于是给儿子取名继光,希望他成为一个光辉的人物。

 

因受家庭影响,戚继光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常常用泥巴砌成城墙,用瓦砾堆成营垒,用竹枝纸张当成旗帜,由自己充当指挥,与其他小孩玩“战争”游戏。戚景通对儿子期望很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练习武艺,经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另外,还请了一位好老师梁玠,专门辅导儿子的学业。在父亲和老师耐心教诲下,戚继光不仅获得行军打仗的真实学问,还养成了良好的品格,树立了高远的志向,为以后建功立业打下基础。

 

戚继光出生于明朝中叶嘉靖年间,当时正是日倭为患及蒙古族屡侵中原的时期。明朝建立时,日本正处于南北朝时代(1336—1392年),南、北朝廷及守护大名除互相争战外,还不时侵扰中国沿海。日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日本的海盗因此被称为倭寇。每到起东北风的季节,他们便乘坐海船入侵,在岸上建立据点,人数多达几千,甚至高达两万。四出抢掠时,常分成几队、十几队甚至几十队,以当地奸民为向导,用海螺号互相联络。当与明军相遇,往往先采取守势,制造恐怖气氛,在头盔上饰以金银牛角之状,缀满各色长丝,好像鬼神一样。又将刀枪磨得雪亮,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以此威慑对方。他们擅长双刀、弓箭、枪,惯于设伏偷袭,明军开始时常吃败仗。

bulb

守护大名

“大名”是日本古代对贵族和地方豪强的封建领主的称呼,他们通常拥有土地及庄园,并为了保护家园,大多拥有其所属的武力,一般称为武士,相当于中国古时的护卫。守护大名,是幕府官方敕封守护职的地方武士团首领。

0116ph003
明代倭寇侵扰沿海地区形势图
0116ph003

蒙古族是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元、明以来,散居内地的蒙古族已逐渐和汉人融合,但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为三部,自东向西分别为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除互相攻杀外,还经常掠夺明朝边境。明成祖朱棣在位(1403—1424年),先后五次率兵亲征,大败鞑靼、瓦剌,保障了边境的安宁。后瓦剌征服鞑靼,势力迅速扩张,常常南下侵扰。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大举内犯,在土木堡俘获英宗,明朝几至覆亡。也先及后被部下杀死,蒙古重新陷入分裂状态。成化、弘治年间,达延汗逐渐强盛,一度统一全蒙古。达延汗死后,蒙古又分裂成数十个独立的领地,其中以土默特部俺答汗最为大,多次举兵内犯。

bulb

鞑靼

鞑靼是古代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唐代以来,居于蒙古高原。1202年,蒙古大汗铁木真征服鞑靼。从此,鞑靼人成为蒙古大族的组成部分。元亡以后,蒙古内部日益分裂,最后形成东、西两大势力。东部蒙古称鞑靼,西部蒙古称瓦剌。明朝年间,鞑靼和瓦剌经常侵扰边疆。明末,鞑靼和瓦剌部逐渐演变为漠南蒙古及漠北喀尔喀蒙古。鞑靼和瓦刺是从蒙古帝国分裂出去,其族人散居于今天的蒙古境内。

0116ph002
明代与外族关系图
0116ph002
0116ph004
“夷国”倭寇
0116ph004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戚继光的六世先祖戚祥由山东东牟(今山东莱芜)迁居安徽定远,参加郭子兴领导的农民军,随其部将朱元璋转战各地。明朝建立后,戚祥战死于云南,明政府追念他的功劳,让其子戚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戚家又搬回了山东。自戚斌至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历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袭任这个职位。戚景通袭职后,任过都指挥、大宁都司,还在禁军神机营中任过职。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7月0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