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0306phn004_01
范仲淹雕像(图片提供:姜永良/FOTOE)
0306phn004_01

范仲淹“断齑划粥”

深山的一座寺院内,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日夜埋头读书。他每天只用两把米熬一锅粥,待粥凉后便用刀把凝固的粥块划成四份,早晚各吃两份,同时配上一点腌菜来充饥。他的一位朋友觉得这样的生活太苦了,便送上好的饭菜给他。谁知他碰也不碰,照旧吃他的冷粥块。朋友问他为什么这样,他答道:“谢谢你的好意。但我已经习惯吃粥,若是享用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怎能再吃苦呢?”这位有志气的少年,就是日后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由于他出身贫穷,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他当官后,实行不少利国利民的改革措施,深得人民爱戴。

 

路温舒草上抄书

路温舒是西汉有名的法律学家。他小时很喜欢读书,可是,由于家里很穷,无法供他上学,更没有钱买书,他只好在日间当牧童,晚上才请求别人教他识字。一天放羊时,他发现池塘里长着一丛丛蒲草,叶子又宽又长,很像抄书用的竹简,他就割了一大捆背回家,把蒲草切整齐后,用线绳联结起来,再把借来的书抄写到蒲草上面,放羊时就带在身边随时阅读。他的法律知识就是由此一点一滴积累得来。路温舒的学识长进很快,后来当了官。他曾多次请求皇帝听取劝谏和减轻刑罚,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从小爱读书,可是,他家世代都是农夫,生活贫困,哪有钱供他上学?匡衡只好常常向人借书来看。一天晚上,少年匡衡替财主砍完柴回家,照例想拿起书本学习。可是这天收工迟,天色已黑,家里穷得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看来书是读不成了!匡衡正在发愁时,忽然发现墙壁上有一条缝隙,把邻居的灯光透了过来。匡衡灵机一触,便用凿子偷偷把那小缝凿成一个小洞,自己就捧着书,倚着墙,利用那点微弱的亮光来读书。

0306phn003_01
匡衡凿壁偷光苦读(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0306phn003_01

欧阳修“荻杆画字”

欧阳修是北宋大文学家,但他年幼时,竟然是在没有纸和笔的情况下苦学成才。欧阳修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境很困难。母亲郑氏出生于书香世代,知书识礼。她一心要把儿子培养成才,可是家里这么穷,不仅没钱送孩子上学,甚至连学习用的纸和笔都买不起。于是,她就割下池塘边的荻草,把坚硬的荻草杆削尖当笔,然后牵着欧阳修的小手,在泥地上识字写字。欧阳修后来成为北宋著名学者,他写的散文风格独特、语言流畅,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ulb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位最具代表性的古文运动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北宋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

0306phn005_01
欧阳修雕像(图片提供:王建安/FOTOE)
0306phn005_01

车胤“囊萤照读”

东晋时,有个爱读书的少年名叫车胤。他出生于官宦人家,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家境变迁并没有减低他学习的热忱。由于车胤家里没钱买灯油,天一黑就什么也做不成,只好早早睡觉。车胤想利用长夜多读些书,应该怎么办呢?一个夏夜,他坐在门外默默背诵书本内容,忽然眼前有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他心生一计,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一个袋里,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从此,他就靠这“萤囊灯”天天苦读到深夜,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

0306phn006_01
湖南张家界普光禅寺文昌祠门坊有车胤囊萤照读的雕塑(图片提供:杨兴斌/FOTOE)
0306phn006_01

孔子的学琴经验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分好学,当他知道晋国乐师襄子的琴艺高超,便不惜千里迢迢到晋国向襄子求教。襄子教孔子弹奏一首乐曲,十多天后,襄子认为孔子已掌握乐曲的节奏和技法,可以学其他新曲了。然而,孔子却要求继续练习原曲,直至能明白乐曲的主题和深刻意义。又练了一段时间,襄子认为可以了,但孔子认为自己还没理解乐曲所刻画的主人翁,所以要求继续练习这乐曲。孔子不断练习,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渐渐在乐韵中显现出来……“这不正是施行德政的周文王吗?”两人兴奋地叫了起来。原来这首曲正是歌颂周文王的《文王操》!

 

苏秦“以锥刺股”

苏秦是战国时代著名的谋略家。在他成名之前,也有过一段感人的奋斗故事。苏秦早年读了不少书,认为自己很有本事,便向各国君主推介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是没有君主愿意采纳他的建议。失意潦倒的苏秦回家后,亲人认为他没出息,对他很冷淡。苏秦大受刺激,发誓从此要好好读书,充实自己。他精心挑选了一本兵书,日夜钻研,可是读到深夜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睡着了。苏秦为驱去睡意,在书桌上放一把锥子,困意来时就抓起锥子,刺向自己大腿,剧烈的疼痛立即驱走睡意,使他又精神百倍地读书。苦读一年后,他终于学有所成,得到六国君主重用,同时还担任六国的宰相呢!

 

邴原“戒酒游学”

邴原是东汉人,因为家穷,十一岁还未上学。后来学堂的一位老师见他对学习很有兴趣,就让他免费听课,邴原自此用功读书。邴原长大后,深感书本上的知识有限,于是想到外地游学,开拓视野。邴原是个很喜欢喝酒的人,为免自己因嗜酒而误了学业,于是,他在临行前下定决心戒酒。他到处向名人学者请教,结交了很多好友。每当朋友设宴款待他时,他总推说自己不会喝酒,拒绝了酒香的诱惑。在整整八九年间,他滴酒不沾,努力求学,结果学识大有长进。邴原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招收门徒,讲授古典经书,创立了以品德高洁著称的邴原学派。

 

司马光的“警枕”

北宋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就很聪慧机警,他年幼时破缸救友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他的聪慧与喜爱读书的个性是分不开的。即使他当了官,仍保持勤于阅读的好习惯。司马光白天忙于公事,只好在晚上念书,直至深夜才到卧室睡一会,五更时又起来读书或写文章。为免自己睡得太久,他用一段圆木头来代替枕头。圆木枕很坚硬,与脑袋接触面小,睡久了便会觉得不舒服,想翻个身,但当头一离开圆木枕,圆木枕就滚开,头便会碰撞到床板上。这时司马光就会清醒过来,回到书房继续读书。日子一久,他跟圆木枕产生了感情,还亲切地称它为“警枕”呢!

0306phn007_01
司马光画像(图片提供:宝盖头/FOTOE)
0306phn007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11月1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