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0306phn004_01
范仲淹雕像(圖片提供:姜永良/FOTOE)
0306phn004_01

范仲淹「斷齏劃粥」

深山的一座寺院內,一個十來歲的少年日夜埋頭讀書。他每天只用兩把米熬一鍋粥,待粥涼後便用刀把凝固的粥塊劃成四份,早晚各吃兩份,同時配上一點醃菜來充飢。他的一位朋友覺得這樣的生活太苦了,便送上好的飯菜給他。誰知他碰也不碰,照舊吃他的冷粥塊。朋友問他為甚麼這樣,他答道:「謝謝你的好意。但我已經習慣吃粥,若是享用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怎能再吃苦呢?」這位有志氣的少年,就是日後北宋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由於他出身貧窮,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他當官後,實行不少利國利民的改革措施,深得人民愛戴。

 

路溫舒草上抄書

路溫舒是西漢有名的法律學家。他小時很喜歡讀書,可是,由於家裏很窮,無法供他上學,更沒有錢買書,他只好在日間當牧童,晚上才請求別人教他識字。一天放羊時,他發現池塘裏長着一叢叢蒲草,葉子又寬又長,很像抄書用的竹簡,他就割了一大捆背回家,把蒲草切整齊後,用線繩聯結起來,再把借來的書抄寫到蒲草上面,放羊時就帶在身邊隨時閱讀。他的法律知識就是由此一點一滴積累得來。路溫舒的學識長進很快,後來當了官。他曾多次請求皇帝聽取勸諫和減輕刑罰,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的著名學者匡衡從小愛讀書,可是,他家世代都是農夫,生活貧困,哪有錢供他上學?匡衡只好常常向人借書來看。一天晚上,少年匡衡替財主砍完柴回家,照例想拿起書本學習。可是這天收工遲,天色已黑,家裏窮得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看來書是讀不成了!匡衡正在發愁時,忽然發現牆壁上有一條縫隙,把鄰居的燈光透了過來。匡衡靈機一觸,便用鑿子偷偷把那小縫鑿成一個小洞,自己就捧着書,倚着牆,利用那點微弱的亮光來讀書。

0306phn003_01
匡衡鑿壁偷光苦讀(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0306phn003_01

歐陽修「荻桿畫字」

歐陽修是北宋大文學家,但他年幼時,竟然是在沒有紙和筆的情況下苦學成才。歐陽修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境很困難。母親鄭氏出生於書香世代,知書識禮。她一心要把兒子培養成才,可是家裏這麼窮,不僅沒錢送孩子上學,甚至連學習用的紙和筆都買不起。於是,她就割下池塘邊的荻草,把堅硬的荻草桿削尖當筆,然後牽着歐陽修的小手,在泥地上識字寫字。歐陽修後來成為北宋著名學者,他寫的散文風格獨特、語言流暢,被後人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bulb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兩代八位最具代表性的古文運動散文家的合稱。他們包括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北宋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和王安石。

0306phn005_01
歐陽修雕像(圖片提供:王建安/FOTOE)
0306phn005_01

車胤「囊螢照讀」

東晉時,有個愛讀書的少年名叫車胤。他出生於官宦人家,後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家境變遷並沒有減低他學習的熱忱。由於車胤家裏沒錢買燈油,天一黑就甚麼也做不成,只好早早睡覺。車胤想利用長夜多讀些書,應該怎麼辦呢?一個夏夜,他坐在門外默默背誦書本內容,忽然眼前有幾隻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他心生一計,捉了許多螢火蟲放在一個袋裏,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從此,他就靠這「螢囊燈」天天苦讀到深夜,終於成為學識淵博的人,後來還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員。

0306phn006_01
湖南張家界普光禪寺文昌祠門坊有車胤囊螢照讀的雕塑(圖片提供:楊興斌/FOTOE)
0306phn006_01

孔子的學琴經驗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分好學,當他知道晉國樂師襄子的琴藝高超,便不惜千里迢迢到晉國向襄子求教。襄子教孔子彈奏一首樂曲,十多天後,襄子認為孔子已掌握樂曲的節奏和技法,可以學其他新曲了。然而,孔子卻要求繼續練習原曲,直至能明白樂曲的主題和深刻意義。又練了一段時間,襄子認為可以了,但孔子認為自己還沒理解樂曲所刻畫的主人翁,所以要求繼續練習這樂曲。孔子不斷練習,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漸漸在樂韻中顯現出來……「這不正是施行德政的周文王嗎?」兩人興奮地叫了起來。原來這首曲正是歌頌周文王的《文王操》!

 

蘇秦「以錐刺股」

蘇秦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謀略家。在他成名之前,也有過一段感人的奮鬥故事。蘇秦早年讀了不少書,認為自己很有本事,便向各國君主推介自己的政治主張,可是沒有君主願意採納他的建議。失意潦倒的蘇秦回家後,親人認為他沒出息,對他很冷淡。蘇秦大受刺激,發誓從此要好好讀書,充實自己。他精心挑選了一本兵書,日夜鑽研,可是讀到深夜時,就會不由自主地睡着了。蘇秦為驅去睡意,在書桌上放一把錐子,困意來時就抓起錐子,刺向自己大腿,劇烈的疼痛立即驅走睡意,使他又精神百倍地讀書。苦讀一年後,他終於學有所成,得到六國君主重用,同時還擔任六國的宰相呢!

 

邴原「戒酒遊學」

邴原是東漢人,因為家窮,十一歲還未上學。後來學堂的一位老師見他對學習很有興趣,就讓他免費聽課,邴原自此用功讀書。邴原長大後,深感書本上的知識有限,於是想到外地遊學,開拓視野。邴原是個很喜歡喝酒的人,為免自己因嗜酒而誤了學業,於是,他在臨行前下定決心戒酒。他到處向名人學者請教,結交了很多好友。每當朋友設宴款待他時,他總推說自己不會喝酒,拒絕了酒香的誘惑。在整整八九年間,他滴酒不沾,努力求學,結果學識大有長進。邴原學成之後,返回家鄉招收門徒,講授古典經書,創立了以品德高潔著稱的邴原學派。

 

司馬光的「警枕」

北宋政治家和歷史學家司馬光,從小就很聰慧機警,他年幼時破缸救友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他的聰慧與喜愛讀書的個性是分不開的。即使他當了官,仍保持勤於閱讀的好習慣。司馬光白天忙於公事,只好在晚上唸書,直至深夜才到臥室睡一會,五更時又起來讀書或寫文章。為免自己睡得太久,他用一段圓木頭來代替枕頭。圓木枕很堅硬,與腦袋接觸面小,睡久了便會覺得不舒服,想翻個身,但當頭一離開圓木枕,圓木枕就滾開,頭便會碰撞到床板上。這時司馬光就會清醒過來,回到書房繼續讀書。日子一久,他跟圓木枕產生了感情,還親切地稱它為「警枕」呢!

0306phn007_01
司馬光畫像(圖片提供:寶蓋頭/FOTOE)
0306phn007_01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1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