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诚信?

0308phn003_01
学习过程中要知错能改(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0308phn003_01

学业

在学校读书是人生重要的求知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犯上不少错。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说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全无过失。不过,我们应持诚实态度对待过错,知错即改,不文过饰非,弄虚作假。只有不断地改正错误,才能超越自己,从中吸取教训和知识,走向成功之路。孟子曾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通常人们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若有别人对自己给予善意的批评,当事人会受益非浅。东汉尚书令左雄曾推举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后因左雄推荐贪官冯直为将帅,周举以此上书皇帝,揭发左雄罪状。左雄知道自己的过失后,即陪礼谢罪,说:“我曾是冯直之父的部下,又与冯直是好朋友,现在周举以此来揭发我,这确实是我的过错。”天下之人因此更加尊重左雄。在学业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过饰非,隐瞒错误的侥幸心理。实际上,只要是犯了错误(如说谎、考试作弊等),迟早会被人发现。传说宋代奸臣秦桧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密谋杀害忠臣岳飞。秦桧死后,王氏叫道士招魂,看见秦桧在阴间受审。秦桧对道士说:“可否代为通传我的妻子,东窗的事已被发现了。”可见纸包不住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学校求知,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求学时应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可以不懂装懂,欺世盗名。同时,学贵在勤,勤能补拙,历代不少名人都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求学,如“苏秦发愤刺股”“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勤学”等,成功非侥幸,只有诚实、刻苦、排除万难的人才能成功。

bulb

“苏秦发愤刺股”

据《战国策》卷三《苏秦始以连横说秦》记载,战国时期,苏秦未被秦王录用,回家后受到家人冷嘲热讽。自此苏秦发愤读书,为了争取更多时间读书,若自己温习时打瞌睡,即用锥刺大腿,迫令自己抖擞精神,继续读书。

bulb

“匡衡凿壁偷光”

据《西京杂记》卷二记载,汉代匡衡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他为了在晚间可以继续读书,便凿穿家中墙壁,以借邻家的烛光照明。

bulb

“车胤囊萤勤学”

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是每一个人所期盼的。为了营造这种和谐关系,我们平日与人交往时,务必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以诚相待。东晋高道葛洪在《抱朴子‧交际》中,反对“匿情而口合”、“面从而背憎”,故我们应以真情实意对待朋友,不可口是心非,隐瞒实情。真诚是友谊的生命,如果对朋友诈伪而无真诚之情,这只是“乌集之交”。只有肝胆相照的朋友,才是“腹心之友”。其次,朋友之间必须诚实忠信,《论语‧学而》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一旦欺骗朋友,朋友也不会信任自己,便会破坏大家的友谊。此外,要将人际交往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彼此皆以道义为原则,这是一种君子之交。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朋党论》中深刻地分析说:“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形者忠义……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终始如一。”真正的君子之交以道义为基础,真心相待,友谊是持久的。相反,小人之交以势利为基础,虚假造作,友谊是短暂的。最后,要将友谊建立在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基础上,贵者一方不应以自己的年资、地位、权势、财富作为交友的资本,彼此应当相互尊重,做到正如《法言‧修身》所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遇到显贵的人,不会因此奉承巴结;遇到寒微的人,不会因此傲慢自大,这正是平等之交的可贵之处。

0308ph011
朋友的友善关系是从不说谎、互相信任开始
0308ph011
0308ph014
《三国演义》内描述的“桃园结义”,充分体现了古人交友时以信义为本
0308ph014

工作

完成学业离开校园,投身社会工作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应如何实践诚信之道?首先,应具有敬业精神,凡事做到精益求精,完成本职工作,切不可弄虚作假,偷奸耍滑,欺骗上司。《管子‧乘马》篇曰:“非诚贾(不是诚实的商人)不得食于贾(以商谋生),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只有以诚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方可事业有成。所谓“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故诚信是百行之源,也是成事之本。若成为别人的上司,在用人时,必须奉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宋代欧阳修曾在《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曰:“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任人之道有二个要点:一是选人一定要选准,要选德才兼备的贤者;二是一旦选准,就要信任他,放手使用他,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使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亦注意到“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信任),然亦不可遽信(“急于相信”)。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虚伪不实)以投之。一有偏好(特别的或不正当的爱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这就是说,上司对于下属应当用人不疑,这是对诚实君子而言;而对那些曲意逢迎、极力投其所好的人,必须加以警惕,并对他进行了解和考察,以辨其真伪,切忌轻信。同事之间要以诚相待,切不可互相猜疑,各怀鬼胎。

0308ph012
工作时应以诚信服务
0308ph012

营商

从营商角度来看,“诚信”主要有以诚待客、货真价实、公平买卖、信守合同、偿还借贷、不做假帐等。有一位外国专家曾讲过一句话:“诚实是最好的公共关系政策。”商家只有以诚待客,方能赢得顾客盈门。徽州商人吴南坡宣示:“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所以,他出售的“南坡布”货真价实,深受顾客信任。久而久之,四方顾客都十分相信“南坡布”。只要去买布,看见是吴南坡的铺面,不管精恶长短,买了就走。

0308ph013
商人深明诚信的重要性,故以诚信作招徕
0308ph013

为政

正如《吕氏春秋‧贵信》所言:“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礼稷不守;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对于从政者来说,取信于民是最为重要。只有政府守信,赏罚分明,人民才能信赖政府,遵纪守法,所以对于政府来说,祸莫大于无信。西晋大臣、文学家傅玄在其著作《傅子‧义信》中,援引了两个历史典故说明这一道理。其一是昏君周幽王为了取悦宠妃褒姒,以烽火戏弄诸侯,失信于诸侯而亡国。其二是春秋时期,齐襄公令连称、管至父戍守葵丘,时正值瓜熟,答应他们明年瓜熟时由他人接替。结果,齐襄公失信,二人以此为借口作乱,并弑齐襄公。傅玄就此作出结论:“王者体信,而万国以安;诸侯秉信,而境内以和。”只要君主与诸侯互相信任,信守诺言,取信于民,天下自然太平。可见,取信于臣民是何等重要。从政者最重要是取信于民,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呢?其一是为官清廉,其二是秉公执法。明初名儒梁寅在石门山讲学,其中一名学生初为官,前去请教梁寅。梁寅认为做官的三个要诀为“清”、“慎”、“勤”。所谓“清”,即是反贪倡廉;“慎”即是为官慎重认真,不马虎从事;“勤”即勤敏执政,力戒懒惰。这样,方可取信于民。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11月0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