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布达拉宫藏有多少瑰宝?

1209ph036
文成公主进藏图──描绘唐初文成公主进藏时,以马车运送释迦牟尼像的热闹场面
1209ph036

布达拉宫不仅以雄奇壮丽的建筑和华丽庄严的灵塔殿等称傲于世,更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收藏闻名中外,当中包括已绝迹于印度的梵文贝叶经、元明清历代朝廷赠送的精美瓷器和缂丝织锦、几乎遍布寺院每一处墙壁的华美壁画、风格多样的卷轴画唐卡、细腻写实的赞普与达赖喇嘛肖像彩塑、工艺精湛的金铜佛等。

bulb

缂丝

缂丝是把图稿描绘在经丝上,再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这种织法叫做缂。缂丝是以生丝作经线,用各色熟缂作纬线,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造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因缂丝采用平纹组织,这种特殊的织法使得产品的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和小孔,如“雕缕之像”,故又称“刻丝”。

梵箧装与贝叶经

贝叶,又称多罗叶,梵文Pattra,藏文Tava-Lavi-Lo-Mar。古印度佛教徒在贝叶上书写的经文,称为贝叶经。由于干透的树叶质地较脆,不能像纸张一样折迭或卷起,所以教徒多将迭在一起的贝叶经,于两边用木版夹紧,并以绳捆扎,或在贝叶经经面中央两侧钻成穿绳的洞孔,将贝叶经串成整体,再用活动的莲花木塞将盖板绳孔遮住,其状恰如入于箱中,故亦称为“梵箧”,也作“梵夹”,或作“经夹”,此后演变为一种佛教书籍的装潢样式,称为“梵箧装”。公元十一至十二世纪前后,因印度伊斯兰化,印度佛教徒携带大量贝叶经离开印度,往西域与西藏弘法,布达拉宫收藏的贝叶经主要是在此时进入西藏。及后印度本土的贝叶经已大量散佚,加之印度气候潮湿,贝叶经容易腐烂,而西藏地区较为干燥,故西藏地区的贝叶经得以留存。布达拉宫收藏的完整簇新的贝叶经是极为罕见的珍藏。

1209ph028
贝叶经
1209ph028

唐卡

唐卡为藏文音译,是一种用颜料或其他工艺材料,把各种图案绘制在锦缎或布帛上的卷轴画,以悬挂供奉。它可以分为彩绘、织锦、刺绣、缂丝和贴花等类型,有的更以珍珠、玛瑙、松耳石和蓝宝石等镶嵌而成。布达拉宫的每一个殿堂都悬挂了唐卡,还有一个专门的唐卡仓库,收藏了西藏最大的唐卡。公元十七世纪初,五世达赖召集了西藏各地的画师,专门从事绘制唐卡,布达拉宫收藏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由各地民间画师创作,也有一些早于十三世纪的作品,多为民间佛教徒委托江南杭州等地的丝织作坊,制作缂丝和刺绣唐卡。由于现存的十三世纪以前的作品非常少见,所以布达拉宫的缂丝作品在西藏绘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209ph029
唐卡
1209ph029

缂丝唐卡《贡唐喇嘛相像》创作于十二世纪末,主尊描绘蔡巴噶举上师喇嘛像,他身穿红色袈裟、黄色披风,右手禅定印(表明静思冥想的手印),左手说法印(讲经说法的手印),佛龛为东印度波罗风格,僧人施主位于画面右下方,作品中有早期大黑天神与布禄金刚的造像,所有人物皆置于具有断代特征的岩龛内。《不动明王》缂丝唐卡是十三世纪初萨迦派的作品,主尊右手持剑,左手期克印,画面上方为五方佛和萨迦上师,下方有四臂观音、度母和佛顶尊胜,持梃大黑天和吉祥天母,画面藏文榜题说明这件作品是弟子供奉萨迦上师扎巴坚赞。另一件缂丝精品《密集金刚》唐卡创作于十三世纪,是噶玛噶举的作品,画面左右上方是戴黑帽的噶玛噶举上师,主尊密集金刚三面六臂。

bulb

波罗风格

波罗艺术风格是指印度波罗王朝时期(公元八世纪中叶至十二世纪末期)的艺术风格。人物面部造形主要特征是:侧面脸型呈斜方形,下巴突出宽大,下唇厚且外凸;正面脸形上宽下窄,呈方形。

1209ph030
松赞干布唐卡
1209ph030

壁画

壁画遍布于布达拉宫的各个主要殿堂、门厅和回廊,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绘制于修建布达拉宫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不同流派的画师绘制。最早的壁画是在1994年维修时清理出来的法王洞吐蕃壁画,绘有松赞干布及其王妃的容貌,从历次重建、扩建和维修的记录,可以确定它应绘制于红宫修建之前。其余的壁画都是五世达赖在1645年修建白宫,以及德司桑杰嘉措于1690年主持修建红宫时的作品,即公元十七世纪以后,很多作品在日后的修缮中亦重绘多次。

1209ph032
法王洞内绘有吐蕃大臣像的壁画,疑为七世纪中叶吐蕃时期的遗作
1209ph032

造像

布达拉宫的造像主要分为两大类别,泥塑彩绘和金铜佛造像。泥塑彩绘以公元七世纪法王洞吐蕃时期赞普君臣与王妃造像最为著名,雕塑手法写实而富有变化,是非常珍贵的艺术遗产。后期的泥塑彩绘以红宫上师殿的历世达赖喇嘛造像最为出色,由于藏传佛教敬奉上师,达赖喇嘛等高僧大德圆寂后要根据法体雕塑身像,因而后期写实雕塑的技艺发展得很快,人物肢体的比例极为合度,面部具有个性特征。

1209ph033
红宫内弥勒佛铜质塑像
1209ph033

金铜佛造像方面,布达拉宫殿堂的主供大像多用名贵金属铸塑,如红宫达赖世系殿释迦牟尼佛为53公斤黄金铸塑,殊胜三界殿高近3米的十一面观音,用银 312公斤。红宫的金铜佛殿利玛拉康是专门供奉金铜佛像的殿堂,共有三千多尊。

1209ph031
鎏金铜塑像
1209ph031

佛塔与灵塔

西藏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布达拉宫法王禅定洞西侧的佛塔,它是修建法王禅定洞时建造,面向法王禅定洞,高2.48米,是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布达拉宫内,各殿收藏最多的是金铜制的小型“噶当塔”,此类塔盛行于十二世纪前后,据说塔内有阿底峡的骨舍利。佛塔式灵塔是佛塔的一种特殊样式,因塔内藏有上师的骨灰或法体而得名。红宫内供奉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共八座,历世达赖中唯独六世达赖没有建造灵塔。

1209ph034
五世达赖喇嘛灵塔
1209ph034
1209ph035
五世达赖喇嘛灵塔第三层殿门
1209ph035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5月1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