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0307ph035
0307ph035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大地以其广厚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有才能的人亦应效法,以深厚仁慈的态度来爱护万物。这种思想含有深刻的生态环保意识,对于中国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即顺自然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了保护生态资源,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提出了生态伦理思想,都殊途同归于“天人合一”的生态模式。从先秦开始,由于中国人口逐年增长和统治者的贪得无厌,造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思想家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但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同时也认识到这些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只有形成和谐、统一的天人关系,才是人类赖以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理想境界。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历代王朝和民间乡里都颁布了有关生态环保的法令,制定了有关保护自然的各种乡约、戒律,涌现出大批保护生态的历史名人。孟尝的合浦珠还,刘恂的以蚁除虫,唐玄宗的禁珠玉锦绣敕,宋元明的以法治水,李光倡议的退田还湖等,皆是古人生态智慧的表现。当代的不少法律条文,如在育林期不得滥伐幼树,草原要防止过度放牧等,都有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取物以顺时”、“取物不尽物”生态环保思想的痕迹。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道德高尚的人喜爱山。在古人看来,水是天地万物之源,山是万民所瞻仰的地方。它们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能为人类提供赏心悦目的精神食粮,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文化传统。这是其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表现。在选择居所上,中国人推崇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绿化环境。从庭院的布局到庭院相依,从庭院模式到院园一体,中国人总是把庭院建筑与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使人陶醉于大自然的情趣之中。在外出旅行上,中国人喜爱在自然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品德,传承着游山玩水、陶冶情操的文化传统,出现了“山中宰相”陶弘景、“五柳先生”陶渊明、“诗仙”李白、旅行家徐霞客等智者、仁者。这种生态旅游文化观在工业化的今天,仍是旅游者秉承的文化理念。

 

“绿色”意味着生命,是环保、健康、科学、文明的象征。人类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总是把“发展”片面地理解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总值的增长。当前棘手的人口爆炸、水土失衡、生物濒危、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问题皆源于这种错误的观点。面对目前极其迫切的生态环保危机,人类渴望二十一世纪成为“绿色世纪”,科技文明可以逐步转向“绿色文明”。在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儒道互补的中国哲学所蕴含的生态智慧,有助于保护当今的生态环境,值得现代人借鉴。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11月0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