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古代官吏是如何产生?

1003ph003
职官制与社会息息相关(江西景德镇浮梁县衙大堂)
1003ph003

中国古代的官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在国家产生以前的原始社会是没有官的。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是氏族和部落,以及更高级的部落联盟,在这些组织中,有一些管理公共事务的人,但他们不能称为官,因为他们是由民众选举产生,为民众服务,是民众的仆人。国家产生以后,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在管理这些事务的同时,也对民众有了特权,成了民众的主人,而民众则没有选举他们的权力。这些管理者于是变成了官。

 

中国从夏代开始有官,战国以前是官制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实行“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国君将领土分封给自己家族成员和功臣,受封者继续分封。层层分封的结果,形成一个个诸侯国。只有王、诸侯等贵族的家族成员才有资格担任各级官职,而官职的高低,也依血缘关系的亲近来确定。贵族世代做官,形成“世官制”。

 

在商、周时代,由商王和周王(又称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王畿,王畿内的官叫内服官,以王为首。王以下商代有尹,西周有师、保,他们辅佐商王或周天子处理国家政务,类似于后代的宰相。商汤时的伊尹、周武王时的姜尚(即姜太公)、周成王时的周公都是有名的辅弼大臣。尹或师、保以下有各种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如:“司徒”掌民事,“司马”主军事,“司空”管理手工业制作等。商代负责占卜、祭祀等事情的“巫”,地位也很显赫。王畿以外的诸侯,其国内的官叫外服官,外服官的设置仿内服官。各个外服诸侯对商王或周天子有纳贡、朝觐、协助征战以及帮助守边等义务。周幽王为博取宠爱的妃子褒姒欢笑,利用诸侯的义务来戏弄他们,最终导致了西周灭亡。

1003ph005
周公
1003ph005

商朝人传说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为商侯。到成汤时候,在伊尹辅佐下,打败了夏桀,建立商朝。伊尹可说是中国古代著名宰相中最早的一位。他姓伊,名挚,“尹”是他当的官。伊尹本来是商王汤的妃子有莘氏的陪嫁奴隶,因为做得一手好菜而受到汤的赏识,被任命为尹,从此一直辅佐汤处理日常国事。汤死后,伊尹继续辅佐先后继位的外丙和中壬,中壬死后,伊尹立汤的长孙太甲为王。太甲即位后,不遵守法度,暴虐无道,伊尹恐怕他会重蹈夏亡国之主桀的覆辙,就用计将他放逐到郊外,自己代王摄政。三年后,太甲终知错悔改,伊尹便迎太甲回宫,还政于他。此后太甲执政了30年。据说伊尹活了100岁,直到太甲的儿子沃丁继位才去世,沃丁用天子的礼节将他下葬。伊尹德高望重,辅佐有方,为商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杰出贡献,甲骨文中就有不少祭祀他的记载。伊尹的事迹,说明商代“尹”的地位是何等崇高,且反映出贤臣对治理国家有重要帮助。

1003ph001
甲骨文上的记载说明了商代晚期已有三师(军)的建制
1003ph001

西周内服百官中,以“师”和“保”的地位最高,其中西周初年有两位“师”特别著名。一位是姜尚,号子牙,民间称他为姜太公。姜尚直到七十多岁,才遇上赏识他的周文王姬昌。从此,姜尚辅佐文王和他的儿子武王,最终灭了商。武王任他为师,尊称“师尚父”。分封时,姜尚首先受封,成为齐国的始祖。另一位是武王的弟弟周公,姓姬,名旦。武王儿子成王继位后,任周公为“师”。当时成王年岁尚小,由周公摄政。周公为巩固统治秩序,设计了一套礼法制度,后来儒家尊他为圣人。周公摄政初期,他的弟弟管公(管叔)和蔡公(蔡叔),因猜疑周公要夺权,就联络商人的后裔以及东方其他一些诸侯发动叛乱。周公和当时为“保”的召公花了两年时间平定叛乱(是为周公东征),使西周政权度过了一次危机。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长大,周公就把国家大权交还给成王。

1003ph004
姜太公
1003ph004

春秋时,王室衰微,大的诸侯国纷纷争霸。各国于国君之下普遍设有一名总领全国大政的官,名称不同,泛称“执政”,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春秋各国在国境上都设有管理关卡的官,管理十分严密。战国时,各国中央都设置辅相和将军,由他们分别统率文武百官。相的地位比将高,所以当出身低微的蔺相如拜为赵国之相后,将军廉颇很不服气。将相之下,有“御史”负责记事、“内史”管财务、“司寇”管司法等。地方上普遍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即中央与地方形成直属的行政关系,其中郡的地位比县高。郡的长官称郡守或太守,县的长官叫县令。

1003ph002
春秋时期赵国的将军廉颇
1003ph002

与春秋时不同,战国君主的权力大为加强,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而且官员来源不论出身高低,只要有能力,对国君忠诚,都有可能受到重用,但他们不能世袭,所以对君主的依附关系很强。官员的职务经常变动,官员的报酬也不再是分封土地而是俸禄,这样有利于君主随时任免和调动。地方官每年要向中央呈报自己的业绩,称为“上计”,表现出色的可以升官,表现差的则要问罪,各级官员都要接受上级机构的考核。

上载日期:
2020年05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