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颐和园

1208phn003_01
1208phn003_01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清漪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大型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的特色建筑多不胜数,有世界最长的画廊“长廊”;十七孔桥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大的联拱石桥,还有全用汉白玉石、青石筑砌,造型优美的玉带桥;现存最大的古戏楼──德和园;巧夺天工的铜造建筑“宝云阁”;著名的水上建筑“清宴舫”;荟萃了江南水乡特色,商店聚列于一河两岸的“苏州街”等,展现了独树一帜的建筑与造园艺术。1998年,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全园的建筑达7万平方米,分为三个区域:从事政务活动的宫廷区、居住娱乐的居住区、游览和拜佛的风景区。东宫门内的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是慈禧、光绪和皇后的居所,邻近的德和园则是宫廷剧院,而万寿山、昆明湖和后山、后湖等景区,为包含全园十分之九面积的游览区。

 

与清漪园时代皇帝只在园内观光赏玩性质不同,重建后的颐和园将宫殿和园林结合,适应了皇帝、慈禧太后务政与休闲的需要,建筑上则把辉煌与清秀融合一起。

 

乾隆曾六次出巡江南,尤其喜欢那里的秀色山水和园林美景,所以在建造清漪园时,利用这里的天然山水,吸取了江南园林的精华,营造北国的江南园林景观。如惠山园(即谐趣园)仿照了无锡的寄畅园,西堤六桥仿照了杭州西湖的苏堤六桥,清宴舫仿照了南京煦园的“不系舟”,望蟾阁和景明楼又分别仿了黄鹤楼和岳阳楼,“买卖街”则是仿照了苏州临河商街的特色,类似的例子,在颐和园中处处可见。

 

颐和园建园前,原址有山有水。新建园林完全是在原有山水的基础之上依山造园,依水布局。颐和园的宫廷区掩映在绿树丛中,力求不破坏园林的整体美。在建筑颜色的搭配上,宫殿楼阁多配以红墙黄瓦,在山水景致中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视觉效果。湖边护栏和湖中的十七孔桥、石舫等水边建筑均配以白色,与绿色的湖水形成鲜明对比。

 

借景是颐和园园林一大特色。在昆明湖上荡舟,极目远眺,远处西山若隐若现,近处玉泉山宝塔映入眼帘;这些天然景致,与各式的建筑物相配合,结合成颐和园中的湖光山色。颐和园湖山相连,长廊及石栏的设计,令湖与山既分清,又紧密地连系起来。

 

清朝皇家园林的建筑具有佛教及藏传佛教建筑的独特风格。颐和园中巨大佛寺──佛香阁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物,从上往下依次排列了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牌坊,气势磅礡,为古典建筑精品。另外,清室非常重视藏传佛教,智慧海与四大部洲便属藏传佛教建筑,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为清室皇家园林的特色。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4月0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