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戊戌变法

0120ph009
0120ph009

1895—1898年,外国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处在亡国的危境之中。中国士大夫为救亡图存,联合清帝光绪,推动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这场变法的高潮在1898年,中国历法中的戊戌年,因此也被称为戊戌变法”。

 

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中,中国主力军全军覆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向日本割地赔款。中国上下十分震惊,所有人都在思考两个问题:中国为什么失败?应该怎么办?

 

思考这些问题最深入的是一群接触西方文化、与外国人交往较多的留学生、外交官、商人,以及深受国内译作和报刊影响的秀才、举人等。前者的代表是英国留学归来的严复和洋行买办出身的郑观应,后者则以康有为、梁启超等最为杰出。

 

康、梁逐渐成为维新变法的领袖。这些维新人士通过向皇帝上书、办报纸、组成学会组织、发表著作等方式,呼吁社会改革,影响愈来愈大。维新人士讨论的问题很广,包括教育、农业、法治、吏治、商业、边防等,希望中国能够学西方国家,建立现代国家制度。

 

光绪皇帝比任何人都更体会到中国所遭受的屈辱。在他的老师翁同龢等人的帮助下,光绪帝于1895年7月下令各地一个月内就如何改革向皇帝复奏,要求把修铁路、立学堂、创邮政、铸钞币、开矿、造机器、练兵、整顿厘金、汰除冗员等事项列入其中。在他的支持下,中国有了第一家现代银行和自办的现代大学,以及新式军队。

 

变法在1898年6至9月进入高潮,持续103天,因此后来被称为“百日维新”。高潮的策划者是康有为,他在这一期间上了36个奏章,而光绪皇帝则下了111道有关新政的上谕。这些奏章、上谕包括各个方面的内容,如起用维新派新人;将科举向实用化方向改革;成立京师大学堂,培养维新急需的人才;建立新教育系统;发展译书、出版、办报等事业,加快将西学引进中国;革新军事,采用洋枪洋炮,改用新式操练法;振兴农业、工业和商业,并为此修筑铁路、增开口岸、增设邮政分局等。皇帝决定撤销无用的衙门和冗员,同时还规定无论官民,都可以直接上书给皇帝言事。

 

光绪皇帝和维新人士野心勃勃的上谕、奏章,内容无所不包,恨不得立刻把中国变为现代化的富强国家。但是无疑,这些改革严重触动了掌握实权的大臣们的利益。他们对变法敷衍了事,变法决议中真正实现的没有几件。而保守派中权力最大的当属慈禧太后。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重新开始“垂帘听政”,将光绪帝囚禁起来,又下令逮捕康有为等人。戊戌变法至此失败。

 

戊戌变法的内容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它的失败使中国失去了一次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机遇。但失败的责任却难以归罪于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慈禧太后及保守大臣身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保守的一面,而维新派的幼稚也直接触发了政变。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4月0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