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甲午战争前后出现哪些思想解放的启蒙论著?

0120phn007_01
梁启超所著的书籍及刊物(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0120phn007_01

跟一切专制王朝一样,清帝国并没有集会结社和言论自由。在康有为、梁启超看来,“自近世严禁结社,而士气大衰”,“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为唤醒还在沉睡的士绅,康、梁等人和一些开明官僚冲破禁令,组织起各式各样的救亡或以引进西学为目的之团体。这些团体往往不约而同,以办报为第一选择,开民智、开官智,蔚然成风。整个维新运动期间,各地的保国会、保浙会、保滇会、不缠足会和各种学会组织有103个,新办报馆共64家。

 

1895年8月17日,由梁启超、麦孟华主笔的《万国公报》创刊(后易名为《中外纪闻》),每两日出版一次,主要介绍西方富国强兵、办学办报等情况,免费派送给京城士绅和官员。11月中,“专为中国自强而立”的强学会(又称强学书局)在京成立,得到一些军机大臣、地方总督如翁同和、王文韶、张之洞、袁世凯等支持和赞助,像李提摩太、李佳白等外国人亦有参与活动。但是御史杨崇伊却弹劾强学会“私立会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学会惨遭封禁,被改为毫无生气的官书局。1895年11月,几乎与强学会在北京成立的同时,康有为与有关人士组织了上海强学会,宗旨同样是“专为中国自强而立”,“联人心,讲学术,以保卫中国”。黄遵宪、张謇、章太炎等都有参与。它出版《强学报》,但只出三期就遭禁。1896年1月,上海强学会也与北京的同名组织一样被封。1896年8月,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利用强学会的余款,在上海办《时务报》。主笔梁启超以激动人心的《变法通议》等名篇,把该报办得有声有色,议论新颖,文字通俗,风靡全国。这份被胡适誉为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报刊,在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下令改为官报,派康有为任督办。汪康年争权,抢先易名《昌言报》,出版了10期,后被迫停刊。

 

中国受西方文化启蒙,从鸦片战争前后已开始,逐步培植了一批先觉者。进入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一批启蒙论著陆续出版或重版,为这次全民的启蒙运动奠下理论基础。其中,以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王韬的《韬园文录外编》、何启及胡礼垣的《新政真诠》等著作影响最大。当中好些作者都与香港关系密切。而李提摩太、林乐知等西方传教士所介绍和编译的西学,亦发挥了重大作用。

bulb

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2年),广东香山(中山)人。1858年到上海学习做生意,从洋行低级雇员做起,刻苦学习,成为著名买办,还参与创办招商局等著名企业。他关心祖国命运,从七十年代起,就着文鼓吹改革,参照西方列强的历史,指出发展经济要靠私商,要与外商进行商战。1894年其巨著《盛世危言》出版,内容涉及学校、议院、日报、吏治等,不愧为改革和建设现代国家的百科全书,各地翻刻的版本多达二十种。

bulb

何启及胡礼垣的《新政真诠》

何启(1859—1914年),香港出生,原籍南海,留学英国,1882年回港当大律师。1887年开始,不断发表文章,评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他也在1887年创办雅丽氏医院,附设西医书院(1913年并入港大),是孙中山的老师及其革命事业的支持者。1890年任立法局非官守华人议员。1909年起任香港大学助捐董事会主席。与区德组建启德投资公司,斥巨资在九龙湾填海,打算建设花园城市。后来香港政府介入,计划改变,建设成为机场。胡礼垣(1847—1916年),出生于香港,少年时代攻读四书五经,后入香港大书院,毕业后留院任教习两年,对国学、西学皆有了解。曾创办《粤报》,又译《英例全书》为中文。曾应邀参与南洋商埠建设,声名卓著。苏禄(JoloIslanC,现属菲律宾)国王什至提出让位给他,被他婉言谢绝。甲午中日开战,他刚好在日游历,适逢中国外交人员撤退,被中国侨民推选为代理领事,尽心尽力,深得侨民信赖。在港期间,经常与何启讨论救国方法,两人合写了七篇长篇政论。何启、胡礼垣的政论,是跟维新运动进程紧紧相连的。1895年他们的《新政论议》出版,针对甚嚣尘上的中体西用说,指出新政之体有七项,其中包括:实行选举、开议院、废除捐钱买官的制度、提高官员薪俸以清贿赂、广开学校等,实质是要求改革政治体制和教育制度。而新政之用有九条,主要有:大办日报“以广言路”、发展铁路和航运、建立户口制度、整理税收、重建水师和陆军等。这些建议切合时弊,但长期未能实现。1898和1899年,又相继批评康有为、张之洞的错误观点。这些都收入《新政真诠》一书。

0120ph003
国父孙中山是何启的学生
0120ph003

百日维新中有一引人瞩目的事件:光绪皇帝下令重印《校邠庐抗议》1,000册,下发予京内外大臣阅读和签注意见。这部书是江苏人冯桂芬(1809—1874年)在1861年写成,书中尖锐批评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要求“鉴诸国”汲取各国之长,彻底改革,并提出采西学、制洋器、变科举、汰冗员、厚养廉、杜亏空等42条具体建议。尽管书出版了三十多年,但许多良策直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仍未实行。

 

1874年王韬在港创办《循环日报》,这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份有重大影响力的日报。王韬(1828—1897年),江苏吴县人,1849年到上海,在英国人办的墨海书馆当翻译和校对。1862年因给太平军将领写信被通缉,逃亡香港,协助理雅各将《四书》、《五经》译成英文。1867至1870年间又应理雅各之邀,到苏格兰助译《易经》,后游览各地,亲身了解西方文明。他在报上发表的众多政论,后来辑录为《韬园文录外编》,是鼓吹中国必须改革和如何改革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集。

0120ph002
王韬
0120ph002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4月0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