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什么是礼节语言?

0607phn001_01
人际交往少不了语言沟通(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0607phn001_01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交际的工具,人们利用它反映事物、传递资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以达致相互了解与协谐。中国有悠久的文明史,礼节文化源远流长,所以自古以来有礼义之邦的称号,人们交往,处处讲究礼仪。这些礼仪表现在言语交际上,就产生了各种的礼节语言。

 

广义的礼节语言是指在各种交际场合中符合社会公认的规范,如怎样说、说哪些内容方为得体等。要指出的是,“场合”包括正式的,如演讲、会议等;也包括非正式的,如跟朋友聊天等。另外,各种有礼节含意的身体语言,如手势语、表情语、仪表、态度等,也属礼节语言。狭义的礼节语言单指在各种交际场合中,恰当和符合规范的表达礼仪的特殊用语。这些词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口语是直接的交谈而不诉诸于文字;书面语是以直观文字表达出来的语言。书面语较之于口语文雅、庄重、简省及清晰。礼节语言作用不可小觑,特别是在社交场合,多用礼节语言,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我修养的表现,既有利于融洽气氛,也有助于交际的成功。

 

礼节语言是在交际活动中体现的,有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依据和标准,当互动的双方都承认并尊重它的时候,顺利交流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交谈者需尊重对方的人格、自尊心、思想感情和言行方式,不可骄傲自大,要将对方与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以诚相待、尊重及相信对方。故谴词造句要谦恭得体、恰如其分,多用委婉征询的语言。态度要平易近人,亲切自然。规范就是恰切,礼节语言虽然重要,但也不可泛泛而用,要看特定的社会环境、交谈对象、交际宗旨,并符合自己的身份。要注意国家和民族的差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切不可一视同仁,照搬一时一地的礼节语言习惯。比如见到中国朋友外出办事,我们问“您到哪儿去?”、“您今天有何贵干?”等,这可能是我们平日常用礼节语言,但当我们遇到外国朋友时,这样问就很不礼貌,因为“上哪儿”、“干什么”涉及隐私。要注意年龄、性别的差异。不同年龄的交谈对象有不同的交谈方式,例如用“小姐”称呼女性,用“先生”称呼男性。交谈要得体,交谈时不仅要因人施语,还要保持言语表达的自我本色,切合自己的身份、经历、职业、文化教养和思想性格。言辞要得体,切忌流于轻浮,并要善于使用自谦的口吻。神态要落落大方,并配合适当的表情变化,加强与聆听者的交流。除了需要庄重严肃的场合外,要面带笑容,且表情诚挚专一。要与谈话对象保持合理的适当距离,注意声音的轻重,保证谈话内容能够听得清楚明白,举手投足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切忌无精打采。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3月1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