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代皇室与官府的藏书处

0706ph005
位于北京故宫东面的皇史宬
0706ph005

皇室藏书滥觞于商周,历史悠久。皇室和中央官府藏书处还承担整理、编修、出版国家图书的责任。皇室和中央官府藏书处是国家藏书的集中地,深藏宫禁秘阁,绝少向外宣示,一旦遭遇战乱灾祸,极易毁尽覆灭。

 

唐玄宗开元、天宝间设立的集贤院,是专以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的文化机构,也是唐中期最大的中央官府藏书处。集贤院有四处:东都洛阳明福门外太平公主宅一处;西京长安大明宫光顺门外、兴庆宫和风门南各一处;陕西临潼华清宫北一处。院中设知御书典、知书官等,专司藏书之职。集贤院在不同时期,编过几部目录。一是开元年间马怀素等编撰的《群书四部录》,共著录图书2,655部,48,169卷。二是毋煚编撰的《古今书录》,收录图书3,060部,51,852卷。三是天宝年间编的《见在库书目》,总计71,475卷。综合观之,可粗略知道唐代国家藏书最盛时期的大概状况。

 

三馆秘阁是宋代最主要的国家和皇室藏书机构,世称馆阁藏书。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约于公元980年间),原秘书省所属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新建馆舍,改名“崇文院”,院东廊为昭文书库,南廊是集贤书库,西廊有史馆书库,后又在院中堂建秘阁,统称“三馆秘阁”。其中史馆最大,藏书最多最全,分设经、史、子、集四个书库。秘阁是特藏书库,专门贮藏经馆臣校订的“真本”书籍、从内府调拨的名画墨迹,以及天文、占候、谶纬、方术类图书。三馆秘阁除收藏图书外,并负有校勘、编图书和备候皇帝咨询的责任。

 

元朝开国前后,从金国和南宋接收了大量图书。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朝廷设立秘书监,专司藏书之职,是最重要的中央政府藏书机构。除前朝旧藏外,秘书监还保管着元政府向各地征集、由四方进呈,以及蒙古西征从西域带回的许多书籍、字画。故其藏书范围很广,除一般经史子集外,更多佛道典籍、阴阳禁书、地志图像,乃至阿拉伯文书籍等。

 

文渊阁是明王朝最主要的宫廷藏书楼,分南京文渊阁和北京文渊阁二处。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兴建宫殿,即在奉天门之东建文渊阁,贮藏从元朝中央政府接收来的图书。洪武、永乐年间,又先后二次下诏征集民间遗书,大大充实了库藏。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解缙等大臣,借助文渊阁丰富的藏书而修纂成功。

0706ph006
孟府赐书楼是孟氏后代存放皇帝亲赐墨宝、书籍和家族档案的地方
0706ph006

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成的皇史宬,是一幢用琉璃黄瓦覆顶、汉白玉栏环围的宫殿式建筑,坐落在北京紫禁城东,主要贮藏明代历朝实录及宝训、玉牒等文书,是皇家档案库。实录依据皇帝起居注、钦录簿等编修,相当于编年体史料长编,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在明代,皇史宬先后入藏了自太祖至熹宗共15朝13部实录。清代沿袭旧制,皇史宬仍作档案库使用,只是以本朝实录、圣训取代前朝实录。皇史宬还存放过嘉靖年间誊录的《永乐大典》副本,清雍正初移藏翰林院,时已多有缺失。留存今世的《永乐大典》残本,就原出自皇史宬所藏。这座已有370年历史的古代藏书楼代表性建筑物,至今仍保存完好。

0706ph007
《永乐大典》书影
0706ph007

国子监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自宋以来,还担负着藏书、刻书的职能。明清二代,绍述旧制,国子监依然是最重要的中央官府藏书处。藏书主要供太学诸生使用。明代有南京和北京二处国子监,简称“南监”、“北监”,或“南雍”、“北雍”。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国子监于南京鸡鸣山麓,东太庙,西太学。太学厅堂两厢建东西书库,楼上贮书,楼下印书。据《南雍志经籍考》记载,南监藏书141种,多复本,一书少则数部,多则数十部。其中不少是朝廷颁赐的书籍,如《大明律令》、《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入清后,改为江宁府学。

 

“天禄琳琅”是清乾隆皇帝设在干清宫昭仁殿内的皇家善本书室,专门贮藏宋、元、明的珍稀善本书籍。因乾隆取意汉宫藏书天禄阁故事,御题“天禄琳琅”匾额悬挂殿中,故名其室。据《天禄琳琅书目前编》著录,此善本书室藏有宋刻本71部、金刻本1部、影宋抄本20部、元刻本85部、明刻本252部。嘉庆二年(1797年),干清宫因太监不慎失火遭毁,再建工程于次年告竣,“天禄琳琅”也恢复庋藏,数量甚至超过旧时,据《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著录,共有宋、辽、金、元、明五朝善本659部。但后期管理疏漏,多有流失,及民国初清查故宫物品时,“天禄琳琅”旧藏只剩下311部。这些善本古籍现有一部分收藏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一部分散存他处。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辑修《四库全书》,全书36,000册,先后缮写7部,历时20年始告完成。乾隆三十八年,又诏命仿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建筑结构和样式,在江南江北先后建造7座藏书阁,分别为文汇阁、文宗阁、文源阁、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用来存贮7部《四库全书》。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陷扬州、镇江,文汇阁、文宗阁毁于战乱。不久,在咸丰十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文源阁又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四库七阁,现仅存文渊、文溯、文津、文澜四阁。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3月0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