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代皇室與官府的藏書處

0706ph005
位於北京故宫東面的皇史宬
0706ph005

皇室藏書濫觴於商周,歷史悠久。皇室和中央官府藏書處還承擔整理、編修、出版國家圖書的責任。皇室和中央官府藏書處是國家藏書的集中地,深藏宮禁秘閣,絕少向外宣示,一旦遭遇戰亂災禍,極易毀盡覆滅。

 

唐玄宗開元、天寶間設立的集賢院,是專以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的文化機構,也是唐中期最大的中央官府藏書處。集賢院有四處:東都洛陽明福門外太平公主宅一處;西京長安大明宮光順門外、興慶宮和風門南各一處;陝西臨潼華清宮北一處。院中設知御書典、知書官等,專司藏書之職。集賢院在不同時期,編過幾部目錄。一是開元年間馬懷素等編撰的《群書四部錄》,共著錄圖書2,655部,48,169卷。二是毋煚編撰的《古今書錄》,收錄圖書3,060部,51,852卷。三是天寶年間編的《見在庫書目》,總計71,475卷。綜合觀之,可粗略知道唐代國家藏書最盛時期的大概狀況。

 

三館秘閣是宋代最主要的國家和皇室藏書機構,世稱館閣藏書。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約於公元980年間),原秘書省所屬昭文館、史館、集賢院新建館舍,改名「崇文院」,院東廊為昭文書庫,南廊是集賢書庫,西廊有史館書庫,後又在院中堂建秘閣,統稱「三館秘閣」。其中史館最大,藏書最多最全,分設經、史、子、集四個書庫。秘閣是特藏書庫,專門貯藏經館臣校訂的「真本」書籍、從內府調撥的名畫墨跡,以及天文、占候、讖緯、方術類圖書。三館秘閣除收藏圖書外,並負有校勘、編圖書和備候皇帝諮詢的責任。

 

元朝開國前後,從金國和南宋接收了大量圖書。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朝廷設立秘書監,專司藏書之職,是最重要的中央政府藏書機構。除前朝舊藏外,秘書監還保管着元政府向各地徵集、由四方進呈,以及蒙古西征從西域帶回的許多書籍、字畫。故其藏書範圍很廣,除一般經史子集外,更多佛道典籍、陰陽禁書、地志圖像,乃至阿拉伯文書籍等。

 

文淵閣是明王朝最主要的宮廷藏書樓,分南京文淵閣和北京文淵閣二處。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興建宮殿,即在奉天門之東建文淵閣,貯藏從元朝中央政府接收來的圖書。洪武、永樂年間,又先後二次下詔徵集民間遺書,大大充實了庫藏。著名的《永樂大典》,就是解縉等大臣,借助文淵閣豐富的藏書而修纂成功。

0706ph006
孟府賜書樓是孟氏後代存放皇帝親賜墨寶、書籍和家族檔案的地方
0706ph006

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成的皇史宬,是一幢用琉璃黃瓦覆頂、漢白玉欄環圍的宮殿式建築,坐落在北京紫禁城東,主要貯藏明代歷朝實錄及寶訓、玉牒等文書,是皇家檔案庫。實錄依據皇帝起居注、欽錄簿等編修,相當於編年體史料長編,是珍貴的歷史文獻。在明代,皇史宬先後入藏了自太祖至熹宗共15朝13部實錄。清代沿襲舊制,皇史宬仍作檔案庫使用,只是以本朝實錄、聖訓取代前朝實錄。皇史宬還存放過嘉靖年間謄錄的《永樂大典》副本,清雍正初移藏翰林院,時已多有缺失。留存今世的《永樂大典》殘本,就原出自皇史宬所藏。這座已有370年歷史的古代藏書樓代表性建築物,至今仍保存完好。

0706ph007
《永樂大典》書影
0706ph007

國子監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自宋以來,還擔負着藏書、刻書的職能。明清二代,紹述舊制,國子監依然是最重要的中央官府藏書處。藏書主要供太學諸生使用。明代有南京和北京二處國子監,簡稱「南監」、「北監」,或「南雍」、「北雍」。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國子監於南京雞鳴山麓,東太廟,西太學。太學廳堂兩廂建東西書庫,樓上貯書,樓下印書。據《南雍志經籍考》記載,南監藏書141種,多復本,一書少則數部,多則數十部。其中不少是朝廷頒賜的書籍,如《大明律令》、《四書大全》、《性理大全》等。入清後,改為江寧府學。

 

「天祿琳琅」是清乾隆皇帝設在乾清宮昭仁殿內的皇家善本書室,專門貯藏宋、元、明的珍稀善本書籍。因乾隆取意漢宮藏書天祿閣故事,御題「天祿琳琅」匾額懸掛殿中,故名其室。據《天祿琳琅書目前編》著錄,此善本書室藏有宋刻本71部、金刻本1部、影宋抄本20部、元刻本85部、明刻本252部。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因太監不慎失火遭毀,再建工程於次年告竣,「天祿琳琅」也恢復庋藏,數量甚至超過舊時,據《天祿琳琅書目後編》著錄,共有宋、遼、金、元、明五朝善本659部。但後期管理疏漏,多有流失,及民國初清查故宮物品時,「天祿琳琅」舊藏只剩下311部。這些善本古籍現有一部分收藏在北京國家圖書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院,還有一部分散存他處。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輯修《四庫全書》,全書36,000冊,先後繕寫7部,歷時20年始告完成。乾隆三十八年,又詔命仿寧波天一閣藏書樓建築結構和樣式,在江南江北先後建造7座藏書閣,分別為文匯閣、文宗閣、文源閣、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瀾閣,用來存貯7部《四庫全書》。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陷揚州、鎮江,文匯閣、文宗閣毀於戰亂。不久,在咸豐十年(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圓明園文源閣又毀於英法聯軍之手。四庫七閣,現僅存文淵、文溯、文津、文瀾四閣。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3月05日

延伸閱讀